台男明星猝死原因查明,九死一生的急症,青壯年男性尤其要當心
Swanson斯旺森,專注您的健康管理
台灣藝人「小鬼」黃鴻升家中猝死,年僅36歲。9月20日,其經紀人對外公佈,黃鴻升真正死因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可能是血管阻塞導致的跌倒。
心臟外科醫師分析,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也稱主動脈剝離)是高致死率的殺手級疾病,有高達45%病人於發作當下死亡,在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情況下就離世。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年長三高患者風險最高,它發生的其中一個高峯在40~55歲的中壯年人羣。
然而,大部分主動脈夾層患者或者被誤診為心梗,或者因各種條件所限,失去了救治機會。因此,大力普及該病相關知識是當務之急。
主動脈夾層:心血管急、危、重症「主動脈夾層」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患者前一秒還很正常,下一秒突然感到「強烈撕裂性疼痛」。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複雜而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它是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結締組織缺陷)受損後,加上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
由於「假腔」的形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所謂的「真腔」,可能會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的缺血現像,又由於假腔的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因此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據文獻報道,主動脈夾層的發病率約為6/10萬,平均發病年齡約63歲,男性比女性高發。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療,夾層破裂機會非常大,死亡率極高。
來自於急診胸痛中心的統計,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發病24小時內,死亡率甚至高達25%,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30天死亡率達到90%。
其中急性主動脈夾層在一般人羣中的發病率估計為2.6/100,000人年至3.5/100,000人年。其猝死率達20%,而住院期間死亡率也達30%。
主動脈夾層發病急驟,進展迅速,臨牀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危害很大,後果嚴重。
背如刀割!主動脈夾層最易被誤診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每年主動脈夾層手術達到2萬例, 但這個數字可能連實際發病的1/10都不到。
老百姓對這個病缺乏認知,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也瞭解不多,一遇到胸痛都當做心絞痛、心梗來治,耽誤了救治時機。
胸悶、胸痛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之一,有時是短暫性的不適,有時則痛到覺得應該緊急前往醫院。胸腔是聚集重要器官的位置,但許多人常常還是會有「應該不會很嚴重吧」的想法,而往往不幸就在這僥倖的心態下發生。
究竟發生胸悶、胸痛可能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當下又該怎麼做?
判斷3重點:位置、時間、感受
胸悶、胸痛確實是個會讓人相當擔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嚴不嚴重,可以從「痛的位置」、「痛的時間」、「痛的感受」3個跡象做初步的自我評估。
痛的位置顧名思義就是哪裏出現疼痛,痛的時間指的是時間持續多久,痛的類型指的是當下的感受,如悶痛、刺痛等;
胸痛是一種症狀,是一種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其問題可大可小,輕者如筋膜問題,重者可能是心臟問題,如較為嚴重的「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肌梗塞」。
1感覺刺痛,位置清楚,時間較短:可能是神經肌肉痛
當胸口出現疼痛時,若是以刺痛、抽痛的方式表現,且時間較為短暫,並摸得出確切的疼痛位置,如此的胸痛通常往往是神經肌肉出現問題所致;而這樣的胸痛常見因為體位變化所引起,如許多人常會埋頭寫字、打電動、看書、做事情等。
這般的疼痛醫師表示不用太過擔心,觀察一下,通常吃個抗炎藥等,稍微休息一下便會緩解。
2感覺刺痛,痛如刀割,範圍較廣,時間較長:可能是主動脈剝離
但並不是所有以刺痛表現的胸痛都是安全的,主動脈剝離也會以刺痛的方式表示,其和前者相比之下較像為「刀割」的感覺,且疼痛的感受度也更高,常會有痛到冒冷汗的劇烈疼痛,位置常從後背痛到前胸,持續時間也比較久。
出現這樣的刺痛萬不可只吃止痛藥,應儘快就醫把握救命的黃金時間。
3感覺悶痛,位置模糊,時間稍長:可能是胃食道反流
在胸痛的種類當中,胃食道反流可説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其方式常見以悶痛的方式表現,位置較為模糊,大致上感覺是痛在胸腔中間,且常持續一段時間。
這樣的患者建議應注意改善日常生活的模式,例如晚上睡前3小時避免進食、儘量避免喝咖啡、吃甜食等等,改善胃食道反流,因其所起的胸痛便也會慢慢消失。
4感覺刺痛,痛如石壓,位置模糊,時間較長: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
胸痛的種類當中,同上述的主動脈剝離一樣最讓人不舒服也是最危險的,便是急性心肌梗塞所導致的胸痛。
急性心肌梗塞常以悶痛表現,有別於胃食道反流,其痛起來常像被石頭壓住一般的悶痛,位置常發生在左胸或胸腔中間,且常會出現延伸至下巴、左肩等的延伸性疼痛,但確切位置較為模糊,往往是痛一整片,時間持續性也較久,嚴重者可能會持續不中斷的一直處於疼痛的狀態,並且有痛到冒冷汗,甚至暈倒的可能。
當出現這樣類型的胸痛,是非常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狀,狀況往往非常危急,千萬不要猶豫,儘快就醫。
5感覺悶痛,位置模糊,較為外側,時間較長:可能氣胸、肋膜問題
同樣也較為危險,疼痛表現方式為悶痛,時間持續較長,位置較為模糊,但相較之下較為外側的,則相當有可能是氣胸所致。
肺部裏面因為痛覺神經較少,就連肺癌出現時肺部都鮮少出現疼痛的感覺。大多數的胸痛除了因心臟、神經肌肉所引起外,在肺部的疼痛多是如肺部破了個洞的氣胸或肋膜積水、發炎等所引起。
因發生於肺部,所以疼痛位置也會較為外側,且會影響到呼吸,這種情況也應及早就醫。
與國外相比,我國主動脈夾層的特點是發病年齡早,國外發病多為老年人,而我國多發生於青壯年,40~50歲常見,最年輕的甚至有90後,男性多於女性。
以下四類人羣特別要警惕主動脈夾層:
1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而「小鬼」黃鴻升此前曾檢驗出有三高,在短短一年即惡化為主動脈剝離,還可能與先天性的多囊腎疾病有關。
據統計,該症患者八成都有高血壓病史。有的病人平時血壓控制得還可以,但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屏氣用力等情況下,血壓一過性升高,就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專家表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高,全國有3億多患者,而有效控制率低,因此挑戰極大。
2 動脈硬化患者
動脈硬化病人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尤其是血管中層的結構變“糟了”,患者在上身突然扭轉、伸展或抬起的瞬間,主動脈受到猛烈牽拉,就可能造成血管壁撕裂。
“曾有個病人打麻將時,舉着牌先往後仰,然後突然往桌上一拍,血管就劈了。”專家表示,我國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提前,是我國主動脈夾層越來越多且發病年齡早的主要原因。
3 孕婦和肥胖者
胖人腹部脂肪多,孕婦因為胎兒的存在,都會造成膈肌上抬,主動脈根部須承受更多壓力;另外,孕婦由於激素變化會使主動脈中層發生囊性改變,因此是主動脈夾層的高發人羣。
4 馬凡氏綜合徵患者
此病屬於較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類病人的心臟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的年輕患者少於10%,幾乎都是遺傳性疾病馬凡氏症候羣患者。
對主動脈夾層患者來説,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及時確診,病人才有獲救的可能。
目前我國很多醫院開闢了胸痛門診,幾家大的血管外科中心水平居國際前列,手術死亡率低於國際平均值,而成功獲救的前提是迅速就診、準確判斷、及時手術。
對於主動脈夾層的預防,醫生給出如下建議:
積極控制高血壓
人人都要關注自己的血壓,一旦發現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專家呼籲,我們必須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症。
防治動脈硬化
現代人因為飲食結構調整及體力活動減少,動脈硬化逐漸增多且出現年齡越來越早。
應該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熱量攝入,多吃果蔬,增加運動量。
臨牀上有個衡量動脈硬化的指標叫“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用壓力感受器或多普勒超聲信號等方法檢測不同部位的脈搏波,能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僵硬程度),應將其列入中老年人常規體檢中。
老年人應少做幾個動作
老年人多有動脈硬化,生活中應儘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牀、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着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主動脈夾層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