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闢謠:戴口罩可導致慢阻肺的説法缺乏科學依據

本文轉自:人民網

近日,一位自稱為“周醫生”的網友提出“戴口罩可能引發新型慢阻肺”的觀點。對此,人民好醫生客户端向有關專家進行求證。專家認為,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簡單高效的措施,配戴口罩的目的在於隔離病菌、守護健康。因佩戴口罩而致病的説法缺乏科學依據,並呼籲大眾提高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合力築牢社會健康防線。

戴口罩導致慢阻肺?並無科學依據

科學佩戴口罩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的主要方式。正規醫用口罩可阻擋有害顆粒進入機體,具有較好的防護作用。

有網友擔心因佩戴口罩引起慢阻肺等肺部疾病。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趙雷表示:“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噴布,以石油化工產品聚丙烯為主要原料,正常情況下不會‘降解’或‘釋放’出小顆粒。在正確佩戴口罩的前提下,不需過度擔心口罩中的微塑料進入人體。”

“目前並沒有科學、確鑿的證據證實長期佩戴口罩對身體健康存在不良影響。”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毅斐也同樣認為網友的擔心缺乏依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預防、可治療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明確吸煙是導致慢阻肺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預防慢阻肺發生和進展的關鍵措施是戒煙,包括二手煙,與戴口罩關係不大。”

“為阻隔病毒、防範有關疾病的感染,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佩戴口罩,但並沒有醫務人員患慢性肺病的比例更高的説法。”應急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副主任醫師高永平補充解釋。

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護理口罩是如今較為常見的口罩。高永平建議,選購口罩切莫盲從,要視情而定。“雖然N95口罩防護效果好,但其更適合專業人員使用,且長期佩戴N95對呼吸‘並不友好’。如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可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執行超準YY0469-2011);如果人員密度小,一般的醫用護理口罩即可滿足。對於那些外觀好看但不具備防護效果的口罩,則不推薦佩戴。”趙雷特別提示:N95口罩密閉性好,通氣性差,長時間佩戴會影響正常呼吸,尤其是對於缺氧敏感的人羣,比如患有肺氣腫、哮喘、慢阻肺、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某些腦部疾病等人羣。

佩戴口罩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科學佩戴口罩,是個人健康行為,也關乎公共健康環境。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組制定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以下簡稱《佩戴口罩指引》),在保證防控效果的基礎上,再次調整了口罩佩戴要求:

應該佩戴口罩的5種情形或場景: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期間;出現發熱、咽痛、咳嗽、流涕、肌肉痠痛、乏力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期間;生活、工作或學習的社區、學校發生聚集性疫情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陪診、陪護、探視時;外來人員進入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羣集中場所時;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及托幼機構、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等重點機構醫護、餐飲、保潔、保安等公共服務人員工作期間。

建議佩戴口罩的4種情形或場景:乘飛機、火車、長途車、輪船、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進入超市、影劇院、客運場站等環境密閉、人員密集場所時;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等前往室內公共場所時;參加人員來源較廣、流動性較強且沒有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測等防控要求的大型會議或活動舉辦時。

可不佩戴口罩的常見情形或場景:露天廣場、公園等室外場所人員相對固定的室內工作場所和會議室等;參加人員來源較廣、流動性較強但有明確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測等防控要求的大型會議或活動舉辦時;對於定期開展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測等的特定人員,如慶典活動演職人員、儀仗隊隊員等,在參加大型活動時;進行運動的人員,佩戴口罩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時;3歲及以下嬰幼兒;學校師生在校期間。(馮斯正 蔡熊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9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闢謠:戴口罩可導致慢阻肺的説法缺乏科學依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