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孩子,通常會有這2個表現,若你家娃有,要及時干預
玻璃心其實最早是一種網絡流行語,指心理素質差,心靈像玻璃一樣易碎,很脆弱,經不起批評或指責。
而這種“玻璃心”多半都是從小養成的。那麼家長及早發現,及時干預,還是可以改善的。
但是孩子有一些哭泣發火是正常的情緒表達,具體應該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玻璃心”呢?
可以看孩子是否有這2種表現。
1、輸不起孩子和小朋友之間都會有些比賽。既然是比賽就一定是有贏有輸,孩子在輸了的時候心情有些低落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孩子一輸的時候就接受不了,會大哭大鬧,不再繼續遊戲,或者是有動手打別的小朋友的過激行為。那麼這就説明孩子有些“輸不起”,過於玻璃心了,需要家長及時幫孩子調整好心理狀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犯錯的時候,所以不僅僅會受到讚揚,也會受到批評。
如果家長一稍微批評孩子,孩子就表現得特別難受,哭得涕泗橫流,或者是表現得特別的抗拒。
好像只要稍微説他一點不好,就是不愛他了,要拋棄他了一樣。這種行為其實也是“玻璃心”的一種表現。
如果有以上兩種行為,那麼説明,孩子基本上是個“玻璃心”的小孩。想要“治好”孩子的玻璃心,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形成“玻璃心”。
1、孩子是“高需求寶寶”“高需求寶寶”往往比普通孩子情感方面更強烈、情緒也會更敏感一些。
那麼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沒有滿足以及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就會成為一個“玻璃心”的小孩。
適當的誇讚孩子是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養成,但是如果動不動就誇讚孩子,“做得好”“真聰明”,就會讓孩子對自己有錯誤的認知。
那麼自然在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心理落差一下特別大,就會接受不了。
如果在平時,家長就行為或者是言談之間就表現得非常的在意孩子“贏”,“表現得好”這件事情,只有孩子表現得好在誇讚孩子。
那麼孩子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自然就會認為只有自己贏了,表現得好了才是值得爸爸媽媽愛的小孩子,爸爸媽媽才會愛自己,自然就會對“輸”、“被批評”這件事接受不了。
通過以上原因的分析,家長想要培養孩子更強大的內心,還是要做到這兩點。
1、給予孩子適度的愛家長不要對孩子太過溺愛,讓孩子生出與自身實力不符的自信,也不要太多打壓孩子,讓孩子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出不了。
還是要給予孩子適當的愛,適度的誇讚,家長表揚孩子的時候,可以“具體”一些,批評孩子的時候也只針對這件事,不要翻舊賬,扯到孩子的品行問題上。
無論如何,孩子這一生都是要遇到挫折的,所以不想讓孩子遇到挫折就崩潰,教會孩子如何接納挫折也很重要。
只有接納了挫折,才能放下挫折往前走,不至於一直糾結着,痛苦着。
那麼在告訴孩子這些的時候用“講道理”的方式其實作用比較小的。孩子的邏輯思維不是很好未必聽得懂。可以帶着孩子看一些相關 繪本。
通過直觀的看到繪本中的小動物在面對這件事情如何做的,孩子自然就有樣學樣,家長稍加引導,就可以培養孩子正確面對挫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