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寶寶吃湯泡飯進醫院?有些輔食看似有營養,實則“害娃不淺”
“哎喲!我的大胖孫子吃得真香。”
剛下班回家就看到婆婆給兒子吃“湯泡飯”,寶媽施施就氣不打一處來,強忍住內心的“怒火”,提起微笑對婆婆説:“媽,怎麼又吃湯泡飯?他才7個月!”
婆婆理直氣壯反駁説:“這個怎麼不能吃了?見一次説一次,你還沒完沒了了,你又沒帶過孩子懂什麼啊!以後不吃了行了吧!”
話畢,婆婆也不管孫子轉身就回屋了,施施才開始重新給兒子做吃的。
當然,施施並不把婆婆説的“以後不吃”當真,畢竟之前就勸過她好多次,可是事實就是,湯泡飯、火腿、大人飯等都是兒子常吃的。在婆婆“老古板”的觀念裏,始終覺得無可厚非,孩子吃啥都能長大。
終於有一天,孩子突然上吐下瀉地哭個不停,施施在單位接到電話後,連忙趕去了醫院。經過檢查是腸胃出了問題,醫生問道:“給孩子吃啥了?吐成這樣!”。
婆婆把自己今天喂的麪條、肉鬆、火腿腸都如實交代了,醫生聽後直搖頭:“老人家啊,要是不懂該給孩子吃啥,千萬別瞎吃啊,這不是害了孩子嗎!”
現實生活中,與故事中的婆婆類似的家長數不勝數。
很多常見的食物在老人家看來是“家常便飯”,但站在兒科醫生的專業角度,那就與“毒輔食”無異,表面看着有營養實則害娃不淺,做家長的要學會甄別。
(1)混合湯泡飯
顧名思義,就是湯和飯混合在一起食用。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光喝米粉太單調、沒營養,出於好心加一點飯混合食用,但沒想到卻辦了壞事。
這種大人的飲食習慣其實並不適合小寶寶,由於他的腸胃消化功能還未發育完全,湯泡飯對他來講“負擔”太重,很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
另外,湯和飯混合起來的營養密度其實有所降低,即便是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吸收,吃完之後容易飽腹,影響其他營養的攝入。
(2)市面上的肉鬆
製作肉鬆一般要經過油炸、調味品、添加劑等程序,這些都是嬰幼兒輔食裏的“禁忌點”,即便是美味有營養,但寶寶卻難以吸收。
如果大一點的寶寶想吃肉鬆,建議選擇嬰兒專用款,或者是家長在家裏自制肉鬆,實在不行給寶寶肉泥既直接方便又營養豐富。
(3)生貝類和魚類
貝類和魚類的營養價值毋庸置疑,但是在尚未成熟的狀態下,最好不要給寶寶食用,尤其是剛接觸輔食的小寶寶,容易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4)果汁和蔬菜汁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要喝果汁,而1~6歲的寶寶每日的果汁量也要控制在120ml~180ml。
果汁的味道對寶寶來講非常誘人,但是這種甜味會讓他喪失對白開水的興趣,增加了齲齒和肥胖的風險。而蔬菜汁屬於低密度食物,營養價值不高還佔肚子。
即便是自榨的果汁和蔬菜汁,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掉很大一部分營養,因此更建議給寶寶嘗試的輔食是水果泥、蔬菜泥。
(5)鹽等調味品
世界衞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等權威機構都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不吃鹽,1歲以後也要少吃鹽等各種調味品。
這一點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看着寶寶輔食太單調、清淡,便想着加點醬油、鹽給輔食調調味兒,不然的話多沒味道!
寶寶一旦接受鹽之後,口味就會變重,攝入過多無形中加重了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