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橄欖:生津液、止煩渴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健康

説起橄欖大家並不陌生,它初入口時又酸又苦又澀,經過細嚼慢品後,才會苦盡甘來,滿口生津,齒頰留芳,回味無窮,是人們居家出門常備的休閒食品。大多數水果成熟的時候,要麼是紅色,要麼是綠色,而橄欖卻與眾不同,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故而得名青果。

可以當作零食食用的橄欖在中醫裏還有一個別名——青果,常用為清肺利咽藥。橄欖在唐代《食療本草》中即有記載,亦食亦藥,堪稱佳品。其性温,酸甘,無毒,入肝、心、腎、胃、肺、腸經。《本草綱目》稱橄欖能“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中河豚毒,取橄欖及木煮水服可解。《集效方》記載:“初生胎毒,小兒落地時,用橄欖一個燒研,硃砂末五分和勻,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藥,絹包如棗核大,安兒口中,待咂一個時頃,方可與乳。此藥取下腸胃穢毒,令兒少疾,及出痘稀少也。”可見橄欖具有解毒止痛、止煩解渴、開胃生津、下氣止瀉等作用,主治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鱉中毒等。

現代研究表明,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橄欖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鈣含量比香蕉、蘋果、柿子、桃子還多數倍,非常適於兒童和孕婦食用。春夏相交之際,氣温變化大,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朱丹溪説:“橄欖,味澀而甘,醉飽宜之。然性熱,多食能致上壅。”因此,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啖後容易上火。

食用橄欖時以挑選成熟度適中者為佳。購買橄欖時,如果發現色澤特別的青綠,沒有一點黃色,説明可能已經經過礬水的浸泡,吃前注意應先清洗乾淨。色澤變黃且有黑點的橄欖表明已經不新鮮,不宜食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