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立夏,治未病專家:宜養心 清飲食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健康

央廣網哈爾濱5月5日消息(記者馬俊瑋)春日漸遠,夏日初來。《黃帝內經》裏説:“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負責人、主任醫師客蕊介紹,立夏是夏季開始的標誌,人們在春夏之交,應順應天氣變化,注意養心,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悦,為安度酷暑做好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保持正常,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宜養心

中醫認為,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心陽最為旺盛。因此立夏養生首先要養心,順應節氣的變化。此時易出現煩躁不安、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且機體的免疫功能較為低下,進一步引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因此發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須午睡

立夏後,天黑晚而天亮早,人們往往晚睡早起,睡眠時間相對不足,加之立夏後白天氣温升高,易出汗,人體血管擴張,使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加上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所以人在午後常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立夏後可增加午睡,尤其老年人多睡眠不實,更應養成午睡習慣。但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需要注意的是,午休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着涼受風。中午不能午休的人,可以聽音樂或閉目養神。

清飲食

立夏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增酸減苦。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此時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也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和C的供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此外,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俗語。姜性温,屬於陽性藥,立夏吃薑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且有興奮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可緩解酷暑帶來的疲乏力、厭食、失眠等症狀。同時適量吃薑還可以開胃健脾,增進食慾,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

慢運動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易損傷陽氣。立夏後氣温升高,易出汗,若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故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並在運動後適當飲温水或鹽水,補充體液。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

按內關

夏季時心陽最旺,功能最強,是養護心臟的好時機,可以常按摩內關穴。

取穴方法:將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見兩條突起的筋,內關穴在兩筋之間,腕橫紋上2寸(食指、中指、無名指並列的寬度)的地方。

穴位圖(央廣網發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供圖)

按摩方法:按摩時,一隻手的拇指放在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稍微向下點壓用力後,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點揉1分鐘以後再換對側。按摩時以產生酸、麻、脹感為佳。經常按摩內關穴,可保護心臟,緩解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