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這兩種“節儉”,容易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裏,別再誤以為是美德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健康

文|西紅柿媽媽

勤儉節約是美德,可是有的爸媽過火了,為了培養孩子的美德,竟然把孩子養成了一個自卑的娃。

頗有“貴族氣質”的孩子,為什麼總説自己“長得醜”?

小林33歲了,長得帥氣,在眾人眼裏,他很有“貴族氣質”。可是,小林的穿衣風格卻不敢恭維,一件50元錢的襯衫,他能穿三年。

有一次,襯衫上沾了墨水,實在洗不掉了。小林竟然拿着襯衫去裁剪店,請人做了裝飾和改動,然後又繼續穿。大家都在勸他,適當“大方”一點,買點新衣服吧!可是,小林卻説:“我長得醜,穿啥都一樣難看。”

原來,小林家境普通,媽媽為了節儉點,總在小林哭鬧要新衣服時,對小林説:“你長得那麼醜,穿啥都難看。”這句話就像夢魘一樣,讓小林的童年過得很痛苦。小林起初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醜?可媽媽説的次數多了,小林就默認了自己丑是事實。他乖乖地穿着媽媽給縫補的衣服,內心越來越自卑了。

長大後,小林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只要是買衣服,就從來不會買貴的。多數衣服都是縫縫補補,穿上兩三年都不扔。有幾次,連媽媽看見兒子穿着皺巴縫補的衣服,都看不下去了。媽媽就勸孩子:“扔了吧!媽給你買新的。”可小林卻苦笑着説:“媽,我長得醜,穿啥都一樣沒氣質。”

小林媽媽錯誤的節儉習慣,害得小林長大後很自卑,連新衣服都懶得買。小林的不自信,導致他33歲了還是單身,不敢找對象。可見,從小在節儉中長大的孩子,性格很容易自卑。

家長的哪些“節儉”行為,孩子最討厭,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裏?

小孩子關注的事情不太多,大概就是穿衣的好壞,零用錢的多少,這兩件事。如果這兩件事情上,爸媽過分節約,非但起不到正面效果還容易讓孩子自卑,別再誤以為是美德了。

A為了省錢,給孩子穿衣打扮得太差

一個小孩子的童年時光,會深深刻印在孩子的腦海裏,成為一輩子的記憶。如果孩子在小時候,穿衣打扮太差,爸媽過度節儉。那麼,孩子就可能因為穿着問題,被同伴們嘲笑。這種事情發生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容易自卑,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勁。

長大後,孩子有了經濟能力,可能會瘋狂買衣服,以求精神補償。或者,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過分節約,不捨得花錢。

B不給孩子零花錢花

小孩子不太能接受,自己手裏一分錢零花錢沒有。如果家裏不是很窮,但爸媽偏在孩子的零用錢上,過分的苛刻,過度節約。那麼,孩子在跟同伴們接近聊天時,可能就會十分羨慕別的孩子有錢,覺得自己是個“窮孩子”。這種自卑感一旦深入骨髓,孩子就會很痛苦,在同伴面前抬不起頭來。

也許,有人會質疑:節儉有錯嗎?孩子省錢,爸媽不就“撿便宜”了,能多存點錢嗎?其實,節儉當然沒錯,錯的是爸媽對孩子過於吝嗇,太節儉了,忽視了孩子在節儉度日時的精神痛苦。

説白了,就是有的爸媽該節儉的時候,沒有做到節儉。但是,又在不該節儉的時候,對孩子隨便亂要求,沒能做到適度節儉。

要求孩子適度節儉,對孩子更有利

這句話的確是真理,小孩子在過於節儉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這類孩子可能因為穿得不好,被人嘲笑。也可能因為零花錢太少,家境普通,長期被人貼着“窮”的標籤。小孩子很容易有一種“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爸媽若不引導。那麼,日久天長,孩子就會根深蒂固,形成自卑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自卑感可能在工作中、戀愛中,隨時冒出來。孩子遇事後,內心容易充滿挫敗感,匱乏感伺機而動,即便日後過得在外人看起來還不錯,但心靈深處還是缺少幸福感,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聰明的爸媽不會過分節儉,過度去窮養娃。比如,總讓孩子穿別人給的舊衣服,經常給孩子縫補衣服,一年不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或者,給娃零用錢過少了,甚至在孩子要錢時吼娃罵娃,這些都不可取。

相反爸媽要正確引導孩子:衣服以整潔乾淨為準,如果有人因為衣服就嘲笑你,那是他們素質低;零用錢可以買糖吃,但不能經常亂買,對牙齒不好。跟孩子講道理,做好引導,就能避免孩子自卑,降低孩子童年的匱乏感。

您的爸媽節儉有度嗎?有沒有給你留下一些,灰色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