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隔夜菜,讓他們肝功能“爆表”!這些習慣很多人都有
本文轉自【廣州衞健委】;
尿黃、皮膚黃、眼睛黃
儼然變成了“小黃人”
這些習慣快阻止
小心這個吃出來的病
莫名變身“小黃人”,竟是“吃”惹的禍
近日
55歲的艾先生外出用餐後
出現疲乏、尿黃、腹脹等情況
還伴有點噁心、拉稀等症狀
不久後
家人發現艾先生的眼睛變“黃”了
他自己也發現尿液較之前更黃
像“濃茶水”似的
擔憂之下
艾先生趕緊到番禺區中心醫院就診
該院感染性疾病科醫生經詢問得知
艾先生既往有“小三陽”病史
同時經常在外聚餐
愛吃魚生、生醃
吃火鍋更是追求“嫩滑口感”
經常燙幾秒就入口
醫生最終診斷其是
“肝衰竭,急性戊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肝吸蟲感染”
65歲大爺全身變黃,沒有胃口,渾身不舒服
今年春節,65歲的謝大爺(化名)
因老家太寒冷選擇獨自留在深圳過年
他在菜市場買了
幾斤羊肉和生鮮蔬菜
回家親自下廚
獨自過年也吃出了滿足感
吃過之後
謝大爺覺得剩菜扔了怪可惜的
於是放進冰箱裏
上頓熱下頓熱
剩菜吃了快一週才完全吃完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
謝大爺開始拉肚子
之後開始覺得
噁心、渾身沒力氣、肚子脹
吃不下東西
剛開始沒當回事,以為吃壞了東西
但一週時間過去
謝大爺的精神愈發萎靡
全身皮膚變得很黃,眼睛也發黃
尿液變成濃茶色,大便卻是白陶土色
謝先生帶父親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醫生一查發現
肝功能指標通通“爆表”
被診斷為急性黃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四科醫生
問起謝大爺在這段時間內的飲食情況
謝大爺説
前陣子吃了好幾天的隔夜菜
問道“冰箱裏的生食熟食有沒有分開擺放,
密閉儲存?”
“都隨便放的。”
戊肝病毒的潛伏期在2~8周左右
而在這段時間內
謝大爺曾經反覆食用隔夜菜
醫生推測可能是
飯菜在冰箱裏放太久
被生食污染了
再次食用的時候
沒有充分加熱熟透
才導致了健康損害
“戊肝”:吃出來的病,嚴重可導致肝衰竭
甲肝、乙肝
是比較常見的病毒性肝炎
那麼,你聽説過戊肝嗎?
雖然戊肝知曉率低
但它的感染髮病率並不低
最新公開數據顯示
全球每年有2000萬人感染戊肝病毒
其中有4.4萬人因此死亡
戊肝是如何感染的?
▼
“戊肝主要是吃出來的。”醫生表示,戊肝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即通過飲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感染戊肝病毒的動物組織或內臟也可能導致食源性感染。母嬰傳播、輸血傳播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戊肝病毒還分佈於多種動物中,並可在人與豬之間相互傳播,是人類健康和養豬業的重要病源。
為何戊肝容易被人忽視?
▼
林炳亮表示,戊肝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感染戊肝病毒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沒有任何症狀,數週後自愈;另一種是會出現胃口差、小便黃、噁心嘔吐等症狀,需要積極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
注意的是,戊肝在肝病人羣中容易發展為重症肝炎 。臨牀數據顯示,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基礎肝病一旦與戊肝重疊感染,病死率高達17.7%。因此,基礎肝病的患者在積極治療基礎肝病的同時,也要做好戊肝的預防。
如何有效預防戊肝?
▼
① 打疫苗
戊肝目前沒有特效藥,接種戊肝疫苗是預防戊肝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建議大家儘早接種,儘早獲得保護,以避免不可逆的損傷和後果。
② 不要“貪鮮嫩”
戊肝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除了戊肝患者、亞臨牀感染者為傳染源外,豬、牛、羊、鹿、鼠、狗、貓等攜帶戊肝病毒也可成為戊肝的傳染源,攝入被污染的水源或帶有戊肝病毒的豬肉、豬肝、海產品等,可能會患上戊肝。
在日常生活中,戊型肝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就是飲食。而多數患者是因為在飲食中“貪鮮嫩”食用一些未完全煮熟的海鮮、豬肉等食物所致。
③ 生熟廚具要分開
生食熟食的餐具要分開,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
④ 定期清潔冰箱,不同食物分開擺放
不同食物分開存儲可以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給碗盤包裹上一層保鮮膜 。
此外,冰箱沒有定期清潔,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會在濕冷環境中滋生。如果取出冷藏食物,立即食用,細菌會入侵胃腸,引發“冰箱性胃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