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健康時報
5月6日,一則有關9歲女孩打“性抑制劑”半年花10萬的新聞上了熱搜。
不過,文中所提及的武漢協和醫院兒科的兒童內分泌專家林鳴醫生在微博上公開表示並未接受採訪發言。記者隨後與林鳴醫生取得聯繫,林鳴醫生表示,文章表述失實誇大,容易誤導家長。
9歲女孩打“性抑制針”半年花10萬? 林鳴:失實誇大
這篇文章中提到,家長張鳳(化名)在送女兒到芭蕾舞補習班時與家長閒談,瞭解到孩子的生長髮育可能出現了問題,心焦的張女士於是帶着孩子去醫院做檢查,確診孩子患有中樞性性早熟。因此張女士非常擔心會影響孩子身高,一家陷入長久的糾結,最終決定為孩子注射性抑制劑,文章描述張女士一家為孩子打“性抑制針”大半年時間花了近十萬元, 還要配上各種辛苦付出。
文章還引用了權威醫院和醫師的姓名言論進行佐證,使得家長們深信不疑。此文一出,網友譁然,評論區一片罵聲。
林鳴醫生公開表示,他並未接受《錢江晚報》採訪發言,文章表述失實誇大。並於抖音和微博平台進行科普講座,為大家講解性抑制劑與性早熟的專業科普知識。
“性抑制針”治療兒童性早熟 不是為了長高
記者採訪林鳴醫生獲知,性抑制劑是治療兒童性早熟的一種藥物,並不是為了幫助孩子長個。如果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男孩9歲前出現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徵,那就提示出現了性早熟,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按照發病機制和臨牀表現,性早熟也有真假之分。如果女孩只是單純乳房發育,醫生往往會建議家長隨訪觀察。而真性性早熟就是中樞性性早熟,又分為慢進展型和快進展型性早熟。真正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的是快進展性性早熟。
“比如一個女孩她只有8歲,但骨齡已經11歲了,我們預測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還有些女孩9歲就來例假了,這種情況我們才會建議用藥物治療。”
性早熟影響身高 治療聯用生長激素
在臨牀上,性早熟往往查不出病因,但卻對孩子身高和心理都有影響。性早熟的孩子就像在長跑中提早衝刺,還沒跑到終點,就已經跑不動了。
“性早熟會讓骨齡提前成熟,比如8歲的孩子,他的骨齡已經11歲,他的生長空間就會明顯受限。孩子的心理行為也可能會因此轉變,例如變內向自卑,或引發暴力、過早性行為等問題。”
所以在醫學上,性早熟是一種疾病。目前國內外通用的治療方式就是使用性抑制針。如果有些孩子的成年身高受損嚴重,也會建議聯合使用生長激素治療。
“比如9歲女孩,身高是1米3,但是她的骨齡已經12歲了,我們預測她成年身高只有1米5,這種情況我們就會建議聯合使用生長激素。”
激素不是洪水猛獸 抑制劑和生長激素臨牀使用30年
一聽到激素就好像是洪水猛獸,林鳴醫生也特別強調性抑制劑和生長激素都是處方藥物,臨牀上已經使用30多年。性抑制劑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注射位置的紅腫、身高增長減速等。相對於不治療的性早熟女童,治療的孩子反而在成年以後罹患乳腺和生殖疾病的概率降低。生長激素的不良反應為良性的顱內高壓、甲狀腺功能下降、空腹胰島素水平上升等,但一般不會導致糖尿病,也不會引發腫瘤。
關於文章中提到9歲女孩打“性抑制劑”半年花10萬元,記者也特別向林鳴醫生求證。林鳴醫生表示目前性抑制劑的藥物價格在1100-1400左右,按照每28天打一針來計算,半年的費用也就在8000元左右。如果和生長激素粉劑聯打,價格約在3萬左右。
“目前生長激素劑型有粉、水、長三種劑型,生長激素粉劑和水劑需要每天打,長效是一週一打。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選擇。選擇五菱宏光,還是奔馳寶馬,醫生不會獨斷要求。”
最後林鳴醫生也呼籲大家,關於孩子性早熟,或者身材矮小的情況,治療是非常個性化的,一定要在專業醫院治療兒童內分泌醫生的評估之下再來定,這種問題不能光看一篇報道就去擅自評斷,藥物治療是非常嚴謹的手段,醫生不會盲用,希望各位家長理性科學看待孩子的生長髮育問題,既不要盲目相信晚長等老觀念,也不要過度身高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