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調查顯示:我國69.8?人從小捱過父母的打,由於可見,對於中國孩子,捱打實乃家常便飯。殊不知,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體罰帶給孩子的創傷可能半輩子都難抹去。
雙胞胎兄弟分開養:一個經常捱打一個從未捱打,18年後大不一樣
小舒和小茗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花,姐姐小舒比妹妹先結婚2年,可是肚子一直沒有動靜,儘管嘗試了試管嬰兒,但是屢戰屢敗,於是夫妻倆果斷放棄,準備領養一個孩子。妹妹結婚2年後,如願懷孕,幸運的是居然誕下了雙胞胎男孩,考慮到姐姐膝下並無子嗣,也眼睜睜見證了試管嬰兒之痛苦,於是便一家子商議着把雙胞胎兒子給一個姐姐家養,一是圓了姐姐姐夫為人父母的夢想,二是自己生二胎壓力就沒有那麼大。
果然,這個想法順利的實施了,只是結果卻不盡人意。按理説自己親爸親媽養的孩子應該是更優秀才對,事實卻並非如此。
18年後,姐姐的孩子考上了985重點大學,妹妹的親兒子卻勉強上個專科,為什麼呢?看看他們的教育方式就知道——
姐姐家喜得一子,如獲珍寶,不管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養育都極其上心,從未怠慢。平時有空閒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一起看書、一起遊戲、一起玩耍……父母與孩子之間簡直不要太歡樂,最重要的是孩子長到了18歲,從沒有捱過打,甚至父母的罵聲都不曾有過,小舒曾驕傲的説:“這麼懂事乖巧的孩子,怎麼忍心打打罵罵。”
反觀妹妹家,在生下雙胞胎後第三年,妹妹又生了一個女兒,父母的心思基本都在老幺身上。由於男孩天性頑皮,和文靜的妹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父母總是覺得啥事都是老大的錯,只要是妹妹哭了,問都不問,直接上來先教訓老大,有時候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了,父母也是不問緣由,直接一頓揍。久而久之,習慣了“父母混打”的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成天惹是生非,父母仍然是拳頭教育,由此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打罵,於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父母越來越喜歡打罵……
甚至,在一次妹妹與姐姐的聊天中,妹妹説道:“當初,我真應該把我現在的兒子給你!”
其實,大家聽到這句話就明白了,雙胞胎妹妹仍舊沒有明白為何自己的兒子會變成這樣?為何同為雙胞胎的兒子在姐姐那會如此優秀?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教育方式的問題,而這個教育方式的衝突點就在於父母是否打罵孩子。
父母的打罵,是孩子永遠的隱痛
不要以為,父母的打罵,只是孩子當時的幾行淚水,身上的幾道紅印,嘴裏的幾句嘶吼就完事,它的影響是深入內心、進入骨髓的,那種隱痛就好像內心深處住着一個小丑,怕人窺見,更怕人撕下面具。
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上
(1)滋生以暴制暴的觀念:研究表明:近九成的孩子在幼年時遭受父母暴力,都有過長大後一定要還回去的念頭。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典型的以暴制暴,誤認為拳頭就是硬道理。
(2)產生叛逆心理:在孩子的任何階段都會產生叛逆心理,其中青春期為甚,如果此時父母仍然不能耐心教導而是拳腳相加的話,結果只有一個,勢必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就開始上演叛逆青春期的系列事件,比如早戀、逃課等等,反正沒有一件可以讓父母省心。
(3)產生自卑心理:打罵在原則上本就是對人的一種否認,一種蔑視,而父母在打罵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這個感覺會更加強烈,因為父母是他們最為親近的人。因此,有的孩子會陷於一種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從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家庭暴力下的孩子就像是初升的太陽籠罩上了霧霾,陰暗而蒼涼……長大後凡事畏手畏腳、擅長人前隱性,後果往往是既不會經營人際關係,在事業上也一事無成。
2、智商、情商上
曾有研究表明:體罰會減少孩子的大腦灰質,而在2011 年在《認知神經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的一位作者寫道:“如果大腦決策區域和思考區域(前額葉皮層)中的灰質越多,那麼這個人評估獎賞和結果的能力就越強。”換句話説,孩子的大腦灰質減少,也就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同時另外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長期被體罰的孩子,情商將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3、身體上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孩子肉體上承受的痛苦。近些年來,由於父母打罵孩子導致死亡的消息已屢見不鮮,因此,父母要慎重。
為人父母者,應該要知道“打,並不是家長的王法”,教育孩子用打罵的方式,不高明,反而顯得暴躁了。(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