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有句老話説“不打不成才”,很多老一輩的父母都信奉這個教育理念,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到孩子犯了錯,都會嚴厲地進行懲罰,甚至還有的會經常用武力來教訓孩子。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漸漸開始拋棄掉很多老舊的教育方式,現在的年輕父母會更加註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孩子能夠充分發展天性,所以也就對打罵式的教育產生了質疑。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是應該完全順應孩子的天性,還是應該加入一些適當的懲罰呢?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非常有名的心理專家,她曾經對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展開過研究。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在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形成一種敬畏感,在他們犯錯的時候,給與懲罰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保護。因為只有受到過懲罰,他們才能懂得錯誤行為的後果,然後產生敬畏之心,以後不敢再犯錯。”

從李玫瑾教授的這番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懲罰的目的其實並不僅僅是為了懲罰本身,而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和保護孩子。生活中很多父母並不懂得怎樣正確地運用懲罰教育,要麼一味地對孩子拳打腳踢,要麼非常縱容和溺愛。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網上出現過很多“熊孩子”的事蹟,讓眾多網友看了之後非常氣憤,但是比“熊孩子”更加讓人厭惡的,是他們背後的“熊家長”。正是由於這些家長不懂得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懲戒,才導致了孩子變成無法無天的樣子。

迪士尼樂園中,在等待排隊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對前面的女遊客做出了不當的動作,女遊客説了小男孩幾句,沒想到男孩的媽媽竟然對着女遊客破口大罵,而且還顛倒是非,指責是女遊客自己有問題。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像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不但不及時制止和批評,反而就知道包庇和袒護。結果不但會被列入黑名單,被網友們怒斥,更嚴重的是孩子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為自己怎樣都是對的,那麼後果會不堪設想,任由孩子這樣下去,早晚都要被社會這所大學校狠狠地教育。

因此在孩子犯錯之後,給與適當的懲罰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父母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父母動不動對孩子拳打腳踢,有的父母經常用一些惡毒的言語來羞辱孩子,這樣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孩子可能再也不敢犯錯,但是內心卻變得膽怯懦弱,甚至還會產生心理陰影。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父母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

平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為孩子制定一個行為上的規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懲罰的規則。比如如果自己犯了錯,應該承受哪些後果,如果再次犯相同的錯誤,懲罰就要進一步升級。

這樣孩子的心中就會有規矩意識,在做一些行為之前,就會掂量一下行為的後果。如果能夠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那麼就會避免去犯這樣的錯誤。

除了制定規則之外,懲罰也要有時效性,比如孩子今天犯了錯,那麼今天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不能過了幾天之後,孩子都已經快忘記了,家長才想起來這件事。那樣懲罰就失去了最好的時機,孩子也會感到無關痛癢。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一旦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説到做到,既然已經立了規矩,就必須要有落實。不能讓孩子覺得“雷聲大,雨點小”。和孩子商量應該怎樣懲罰,就必須怎樣懲罰,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但是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手段,否則就變成了以暴制暴。

對孩子“懲罰”教育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在批評和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教育的作用,讓每一次懲罰都變成孩子成長的契機。

家長不要在孩子吃飯或者睡前來懲罰孩子,因為吃飯的時候腸胃正在工作,如果家長來批評和懲罰,難免會影響到腸胃的健康。睡前也需要放鬆和平靜,如果家長總是在睡前懲罰孩子,容易造成精神緊張,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而且還會耽誤身體發育。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除了要選對懲罰的時間,還要注意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因為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有時候孩子犯錯可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要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弄清楚究竟為何會這樣做,懲罰和批評的前提是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家長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更不要對孩子一票否定。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得到成長,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犯錯的原因,找到改正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從錯誤中得到成長,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懲罰。

家長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就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必要的時候進行懲罰。但是懲罰並不等同於打罵,要有科學理性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6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力薦的幾種“懲罰教育”,其中有打也有罵,只不過有技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