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熱不熱?下半年降雨多嗎?通過夏至諺語告訴你答案
夏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也就是説,夏至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過了夏至,炎熱的天氣才會逐漸到來,等到7月份,進入三伏天之後,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
諺語是民間從古至今流傳下來,具體一定借鑑意義的句子,關於夏至,同樣有不少諺語,有些諺語,通過夏至的天氣情況,可以預測當年夏天或者是當年三伏天期間,是否熱不熱的問題。本篇內容,筆者就通過詳細的諺語,和大家説説這件事,看看今年三伏天到底熱不熱?
-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煎熬”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夏至節氣到來之後,颳了西風,那麼,當年種植的蔬菜、瓜果,就會因乾旱而受煎熬,受煎熬的原因是由於長時間乾旱無雨而導致的。
夏至帶來之後,温度繼續升高,多地最高温度達到35-40度,甚至局部地區超過40度,而蔬菜瓜果的生長離不開水分,如果當地長時間無降雨的情況下,又沒有及時澆水,就會因乾旱而影響正常生長。
所以,單從這句諺語來解釋,如果夏至節氣颳了西風,那麼當年雨水較少,也就預示着當年三伏天比較炎熱,換個角度來説,夏至刮西風是不好的。
- “夏至見春天,有雨到秋天”
這句諺語意思是説,如果到了夏至節氣,温度還和春天差不多,那麼當年降雨較多,從夏至開始,到立秋節氣,持續的降雨較多。如果單從熱或不熱的角度來説,按照此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三伏天期間降雨較多,温度相對也會下降一些,説明當年的三伏天不熱。
如果延伸一下,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説,三伏天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説明三伏天的高温,對於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要達到積温的情況下,莊稼的產量才有保障。所以,如果降雨天氣較多,並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從這方面來説,夏至節氣温度不高,也是不好的。
-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這句諺語先要解釋幾個詞,“爛”這裏指的降雨,“大爛”的意思是降雨多,降雨量大。而“梅雨”指的也是下雨,“當飯”説明比較常見。因此,綜合起來説,如果夏至節氣下了大雨,那麼往後的一段時間,也就是三伏天期間,降雨都比較多。
從人們的感官上來説,三伏天期間,炎熱的時候温度不高,會比較舒適,很多朋友則喜歡這種感覺。而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説,雖然降雨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如果降雨過多,也不是好事,光合作用不充足,還很容易發生倒伏。
- “夏至響雷三伏冷,夏至無雨曬死人”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説,如果夏至節氣遇到了打雷,那麼當年三伏天期間比較冷,説明温度不高。如果夏至節氣沒有下雨,那麼後續三伏天期間温度較高,用“曬死人”的比喻方式,形容温度較高。
夏天出現打雷很正常,下雨也很正常,但是,天氣變化比較多端,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該打雷的時候不打雷。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説,如果三伏天温度較低,農作物整體積温上不去,也會影響產量和品質。
看到這,總結一下,結合夏至諺語所表達的內容,今年的三伏天熱不熱?和夏至節氣颳風、温度、下雨、打雷等因素有關。如果遇到刮西風、温度低、打雷、下雨的天氣,那麼當年的三伏天沒有那麼熱。相反,如果避開了上述天氣,那麼,當年的三伏天相對較熱。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以前的諺語還適用於現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