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式餵飯”有“四害”,家長以為是寵愛,其實坑了孩子一生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執筆:小梨

插畫:juice

編輯:木子

父母要想讓孩子發育得好,保持健康的體型,就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很多父母看見孩子吃飯的速度特別慢,就會端起碗直接給孩子餵飯,但長期這樣其實很不好,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而還有一種常見的餵飯方式,是父母看見孩子不愛吃飯或是吃的比較少,就會端着碗跟在孩子的背後追着餵飯,這也就是常説的“中國式餵飯”。顯然也是一種錯誤的餵飯方式,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式餵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壞處

1、阻礙孩子大腦的發育

父母經常給孩子餵飯,將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因為孩子的手部有着很多神經,手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將信息傳達給大腦神經。

一般在三歲以前就可以訓練孩子的腦部發育,也可以慢慢訓練孩子的手部動作,從而養成吃飯的好習慣,相反,若從小就不注重手部的訓練,那孩子的大腦很有可能發育滯後。

2、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長期追着孩子餵飯,會養成一種不好的生活習慣,覺得到了哪兒都是飯桌,孩子長大後,也不會太注重文明禮節,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生活素養都會大打折扣。

3、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絕大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所以就會一直給孩子餵飯。但如果孩子吃太多,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體內的各個器官也會受到擠壓,造成消化不良的情況,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

4、加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經常給孩子餵飯,可能會給孩子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導致小孩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將來在學習方面也不太會主動思考,很多事情都不能獨立完成。所以,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學會吃飯、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三招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

★ 從小訓練孩子的觸覺能力

孩子在七八個月左右時,父母可以訓練孩子對食物的觸覺能力,慢慢養成好習慣。

在2-3歲期間,儘量讓孩子自己吃飯,學會怎樣正確的使用碗筷,即使是手抓,也可以培養孩子吃飯的興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吃飯之前,一定要讓孩子把手洗乾淨,加強衞生的管理。

★ 按時開飯,吃飯時禁止娛樂

家長要避免給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否則對生長髮育會產生不利影響。

成長階段的孩子要以主食為主,才能加快營養的吸收,促進生長髮育;並且每日三餐都要定時,吃飯時,最好將孩子在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避免孩子亂跑、嬉戲、打鬧,讓其專注於吃飯這件事上。

★ 桌前給孩子進行食物科普

孩子吃完飯後,可以給孩子進行食物科普,加強孩子對食物的理解能力,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給孩子講解食物的作用,加強理論知識,提高文化知識。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抓住孩子獨自吃飯黃金時期

孩子在一歲至一歲半期間,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吃飯能力,可以提前幫助孩子啓動大腦運轉。

而孩子自己吃飯時,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情中。長期如此,手與腦也會越來越靈活。

家長應及時調整飲食

父母要避免讓孩子每天吃一樣的食物,否則很容易吃膩,造成不愛吃飯的現象。若是飯菜不合胃口,孩子也會吃得越來越少,很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

因此,父母在飲食方面可以換着吃,或者改變食物的形狀來進行烹飪,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挑食。

與孩子在同一個餐桌上飲食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想要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就要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榜樣,在吃飯時要與孩子保持好平等的交流,多與孩子講解怎樣吃好飯的知識,加強孩子獨立吃飯的意識,在未來也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吃飯時父母要有耐心

當孩子出現吃飯特別慢的現象,父母不要急忙去催促孩子,因為吃得快容易噎着,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消化,畢竟孩子的咀嚼能力和吃飯速度是有限的,父母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不要着急一時,但是最好將孩子的吃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食物用具要方便操作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吃飯方便操作的小碗,讓孩子慢慢體驗吃飯的感覺,再逐漸培養孩子學會使用勺子的技能,一定要循序漸進,另外,還要避免吃飯時去責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