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大、玻璃心?家長其實也有責任,多數因是忘了好好説話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讓人遺憾的事,比如把好脾氣留給了陌生人,卻把壞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當我們反應過來卻已難以彌補。不少父母更是如此,因為生活的壓力,常常把很多負面情緒夾雜在語言裏,最後傾倒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傷害。
家長不會好好説話,就別怪孩子脾氣大、玻璃心,看完值得深思!
梅女士的兒子京京最近跟老師學會了摺紙飛機,一有空小傢伙就在客廳跑來跑去扔飛機,而媽媽常在隔壁房間工作。許是感覺到了孩子的吵鬧,梅女士去客廳喝水之際忍不住對孩子吼道:''你不要吵了,煩死了。''媽媽的話就像一盤冷水敲在了京京頭上,京京一下子就哭了。
看到孩子流淚的模樣,梅女士還吐槽了一句:''説你一句就哭了,咋這麼玻璃心。''聽到媽媽的吐槽,京京更加難過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經驗的人,會覺得京京有些矯情,被説兩句就哭了。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當你玩得正開心的時候冷不丁被潑了一盆冷水,怎麼會沒有負面情緒呢?
為什麼家長不好好説話,會造成孩子脾氣大、玻璃心?
在日常交際中,如果他人對我們大呼小叫,甚至是嘲諷,我們體會到的是他人對我們的不尊重,家長與孩子相處也不例外。當家長總是責罵教育孩子時,他們會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以往他們就是這麼過來的;
而孩子閲歷有限,他們很難體會到家長的''良苦用心'',只會感覺他們想''找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情緒變得敏感,很容易就被家長的三言兩語帶動,變得易怒、易悲等,也就會被家長認為成脾氣大、玻璃心。
相信大家也明白了,
孩子脾氣大、玻璃心?家長其實也有責任,多數因是忘了好好説話。
家長該怎麼好好和孩子溝通?
1.少用否定語氣
當孩子一些行為滿足不了我們的期待時,一些家長總喜歡否定孩子來進行糾正,以此來教育孩子。比如當孩子的在外到處亂跑時,多數父母總會習慣性地説''不要亂跑啊'',然而收效甚微。正確地教育方式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不是禁止怎麼做,少對孩子説''不要''、''不行''之類的詞,這樣孩子的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把他們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對待。
2.做到嚴慈相濟
和孩子平等、温和地溝通並不意味着毫無原則地容忍孩子錯誤的行為,否則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在孩子犯錯時,除了忌諱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外,同樣也忌諱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這樣往往會培養出人們所詬病的''小霸王''、''公主病'',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變得緊張。
3.多用選擇方式與孩子溝通
因為孩子年紀較為小,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總會不知不覺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説話,這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比如平時讓孩子吃蔬菜是讓不少父母頭疼的事,父母好説歹説他們也不肯賞臉吃一口。父母在飯桌上不妨給孩子一個選擇,改變以往的語氣,詢問孩子:''你想吃青菜還是苦瓜?''引導孩子做一個選擇,這樣更容易説服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父母如果不好好説話,會傷害到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