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別讓你的孩子成為老實人,不然婚姻和事業都要吃大虧
文|文兒
週末本來準備休息,卻接到發小電話,説是約了一眾老友喝酒聊天。電話裏也能聽出他的喪氣,明顯是遇上事了,我自然應邀出門。見面時,他明顯已經喝上了,其他老友一臉無奈的看着我,説是哥們兒可能要離婚了,也不知道孩子的監護權能不能拿到。
看到我並不驚訝的樣子,老友都感嘆你也太鎮定了。對此我只能苦笑,大家從小一起長大,發小的性格遭遇這件事並不奇怪,只因他是“老實人”,容易被欺負的那種。
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學家提出過,不要把孩子教育成老實人,這是一種友善的提醒。可惜當年我們小時候還沒有這麼多講究,人人都以把孩子培養成老實守本分的人而驕傲,發小就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如今婚姻和事業都吃了悶虧。
所以,今天我就要提醒下家長們,不要染你的孩子成為老實人,現實很殘酷。
“老實”意味着“能力不出挑”
很多家長或許會對此反對,認為“老實”明明是一種優良的傳統美德,代表着安分守己和性格踏實,怎麼就成了不可取的品格呢?對此,我要先給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印象中,老實二字代表的是什麼性格?
我且以我的個人見解為答案:少言寡語、情商不高、不具威脅力、不出挑。
説白了,當我們誇讚一個孩子老實的時候,這就意味着孩子身上沒有其他可以誇讚的性格特點。人類是羣體性動物,習慣了“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當孩子被打上“老實”的標籤時,在大眾羣體印象中就成了普通的平凡人。
我發小就是如此,從小不善言辭、與世無爭,這種性格若放在女性身上,還在接受範圍之中,但發小是男人。一個毫無社會競爭力的男人,只會在事業上吃悶虧,感情上也是如此,吃了大虧也只會喝悶酒,因為他不具備計較的能力。
“登門檻效應”壓抑真實自我
心理學家表示,“登門檻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實驗,本質是為了達成得寸進尺的目的。實驗開始是要求在每户人家門口掛一個牌子,每更新一次牌子,牌子便會變醜一次,到最後卻依然有20%的家庭答應掛着,而這20%就是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的老實人,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吃虧中習慣了忍耐,甚至接受常人所不能接受的要求。
因此,家長可以誇讚孩子嫺靜,也可以誇讚孩子懂禮貌,但絕不能誇讚孩子“老實”,這隻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心理束縛。沒有人不渴望被他人接納並認同,但若“老實”成了孩子的對外印象,這就意味着孩子的將來會活在迎合他人的世界裏。
總之,“老實”從來不是貶義詞,但在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我僅代表個人不推薦。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