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小長假結束了
在大家高高興興玩樂的時候
它“偷偷摸摸”的已經走了
假日的歡樂沒變
温度卻在悄悄改變
8日寒露已過
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處於室女座)時。
寒露時節
隨着太陽直射點南移
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陽熱量顯著減少
同時冷空氣已具有一定勢力
民間諺語有云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説得正是寒露過後
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氣温更低
隨着温度降低
有人説到了
“秋凍”的時候了
可是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一條的
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保暖,根據氣温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這是因為,當身體受到寒冷刺激後,交感神經會比較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壓上升,心、腦負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體內缺水,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極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
慢性胃病
秋天是胃病的多發季節,且深秋時節氣温變化無常,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涼,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復發,嚴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
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凍”。寒冷會對人的氣道產生不良刺激,從而誘發氣管、支氣管或小氣道的痙攣,使得上述疾病復發或加重。
關節炎
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反覆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受寒後可使上述症狀加重,出現關節疼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因此,關節炎患者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後引起關節疼痛加重。
糖尿病
糖尿病常併發血管神經病變,表現為微循環障礙、手足麻木、疼痛,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寒冷刺激不但會加重糖尿病,還可能加重微循環障礙,導致血管神經病變進一步加重。
此外,身體調節功能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長髮育的嬰幼兒也不宜進行“秋凍”。
不僅僅是不能“秋凍”
還需要保暖
寒露之後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保暖。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致咳嗽、感冒、嗓子發炎。戴條圍巾可以有效保暖頸部。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腰: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症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另外,廣播體操裏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熱作用。
暖腳: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以外,還可以利用晚上看電視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氣温變低
一定要温度
可以不用風度
【來源:寶清氣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