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咋樣了?別不當回事,兩種危害在等着
年幼的孩子,沒有經歷生活中的洗禮,多數是“無知的”,他們從一無所知的個體,經由家長和老師的不斷教育,逐漸長成有思想、成熟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小毛病,其中咬指甲的壞習慣,不光困擾着孩子們,更讓許多家長憂心忡忡。
有的孩子甚至不需要家長用指甲刀,自己就把指甲“修剪”好了,這一不良的行為習慣,不光使其他人對孩子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娃總是啃指甲,寶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四處尋找解決辦法
閨蜜小麗最近有點煩,她發現四歲的女兒,在看電視或是讀繪本時,總會不自覺地咬指甲。
剛開始小麗還耐心地對女兒説:寶貝,指甲可不好吃哦,裏面有許多細菌,吃了會拉肚子的哦!雖然女兒當面點頭答應,但是一轉頭便將媽媽的囑咐拋到九霄雲外,依舊習慣性地啃咬着自己的指甲。
有一次甚至因為用力過猛,手指居然被咬出了血。
小麗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趕忙查閲各種資料,認為孩子可能是缺鋅,便匆匆忙忙地帶着孩子到醫院做了檢查,還給孩子買了各種補鋅的營養品,但卻沒有收到任何成效。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咋樣了?別不當回事,兩種危害在等着
像小麗的女兒一樣,許多孩子都有咬指甲的壞習慣,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實則隱藏着巨大的問題。專家提示:愛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要面臨這兩種不利的局面!
一、小毛病隱藏着巨大的心理隱患
某些孩子咬指甲,可能跟身體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一定的關係,但多數情況下,是心理方面出了問題!
大家都知道,人類處於緊張、缺乏安全感等負面情緒時,會做出一些無意識小動作,比如握緊自己的拳頭,不停地眨眼睛,當然也包括咬指甲。
這些不自覺的生理反應,正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狀況欠佳,壓力深深藏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使得孩子們煩躁不安,從而通過種種小動作來緩解巨大的壓力。
二、危害身體健康的因素
俗話説病從口入,這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我們的皮膚上藏着成千上萬的細菌,特別是指甲縫不易清潔,更是細菌繁殖的天堂。
孩子們年齡小,衞生意識還比較薄弱,做不到經常洗手,當孩子們下意識地咬指甲時,藏在其中的細菌很容易來到寶寶的身體裏,長此以往,自然會對身體的健康,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孩子們咬指甲,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缺乏營養,心理問題才是本質
孩子就像一本書,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結,家長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揣摩,才能夠更好地讀懂他。
當孩子出現某些奇怪的癖好時,比如特別粘人,一天到晚總是想讓媽媽抱;格外依戀某個物品,睡覺必須要抱着心愛的洋娃娃,否則無法入睡;或是像文中小麗的女兒,喜歡啃指甲。
這都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反映在孩子的日常習慣中。
當孩子們緊張或是缺乏安全感,大腦會通過種種行為指揮身體發出求助信號,以求得安慰,家長們要讀懂這些信號,明白孩子的處境,對孩子傾注更多的愛,打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0-3歲是寶寶心理構架搭建期,這些事要處置好,別給孩子留陰影
【一】0-1歲消除危機,建立安全感
一個孩子的出生,標誌着與母親的分離,脱離了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陌生的世界中,孩子們充滿了危機感。
可能有許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當寶寶7到8個月大時,情緒格外不穩定,甚至有些暴躁,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會聲嘶力竭地哭喊,直到媽媽回來為止。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寶寶缺乏安全感,還不會説話的他們,只能夠通過哭聲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消除孩子的危機感,最大程度地給予他們安全感,是這一年齡段養育重點。
【二】1-2歲自我意識的萌芽
處於這一階段的寶寶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具體表現是:我是家中的王者,你們一切都得聽我的!這個玩具是我的,你不能動;這個吃的是我的,你不可以吃;大人們眼中看似霸道的表現,其實正是自我意識,初步覺醒尚未完善的具體體現。
針對這一階段孩子的發育特點,幫助孩子搭建正確的自我意識,是重中之重。
【三】2-3歲規則意識
隨着寶寶的逐漸長大,自我意識也更加完善起來,生活經歷也變得愈加豐富起來,聰明的孩子會發現規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過馬路時要聽從紅綠燈的吩咐;買玩具需要付錢才能得到心愛的玩具;想出去玩兒,必須先爭取到爸爸媽媽的同意。
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無一不彰顯着規矩的所在,這時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什麼是規則,以及為什麼遵守這些規則,而2-3歲時,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黃金時期。
孩子的成長,不光需要家長的陪伴,更需要正確的指導,只有家長自身的素質過硬,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