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歲前別讓娃碰這種“湯”,易積食或影響發育,新手爸媽學起來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健康

本文編輯 旋妮
審稿主任 探長
(共1741字,閲讀時間約4分鐘)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們5~6個月的時候,他們看到大人吃飯的動作,就會學着去抓,一邊發出着餓的聲音,一邊表現出來想吃的樣子。
引言
家長看到他們這個模樣,可能就會覺得他們的身體要發育需要營養了,其實不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饞了,好奇家長吃的是什麼美食。

 
有醫生建議,孩子要在6個月以後,才可以慢慢適當的添加輔食:
●一方面來説,母乳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對於營養的需求了;
●另一方面他們的消化系統和牙齒,也需要得到更強的磨練。
但是輔食也是有講究的,不能什麼都餵給孩子,特別是有一些長輩會認為煮出來的各種湯是最有營養的,其實不然。

 
兒科醫生提示:有這樣幾種“湯”,會讓孩子腸胃積食,在三歲之前不能夠讓孩子接觸以下幾種“輔食湯”。
★“鹹湯”——輔食不宜放入鹽分等調味
對於寶寶們來説,他們的身體還沒有發育好,腸胃更是脆弱,如果攝入了鹽分,身體是不能夠完全代謝掉的。而且他們的代謝機能也不完善,額外的鹽分反而會增加這些腎臟器官的工作負擔。

 
但是不宜放入鹽分調味,並不意味着他們不需要攝入鹽分,在不同的年齡段,他們對鹽分也有着不一樣的需求:
6個月之前的嬰兒,每天只能攝入不高於1克的鹽分
7個月到1歲,則可以攝入1克左右的鹽分
1到3歲,鹽分攝入量為每天2克左右
4到6歲,每天鹽分攝入量為3克左右
其實,在孩子攝入的母乳或者奶粉當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鹽分,而這種鹽分已經足夠孩子對於維持身體正常平衡的需求了,如果超量攝入反而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

 
 
★“果汁湯”——果汁含有較高的糖分,不適宜寶寶飲用
很多家長喜歡把水果榨成汁,讓寶寶當水喝,認為水果汁富含維生素,對寶寶發育有好處,但其實,水果被榨成汁後,高温會使很多營養成分都被破壞掉了,反而留有大量的糖分,長期飲用,可能會造成嬰兒肥胖。
果汁在滿足孩子對於營養物質需求的同時,會讓他們的身體朝着肥胖的方向發展,而不利於身高增長。而且這種糖分也不利於他們的牙齒髮育,建議可以把水果刮成泥,餵給寶寶。

 
 
★米湯——對於寶寶來説,營養並不大
老一輩的經驗有一點就是孩子出生後,如果沒有奶,可以喂孩子喝米湯,其實,米粒經過水的過濾以後,營養成分並不高,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飲用米湯只能用來飽腹,並不能提供他們生長髮育的營養需求。
這樣就會造成一種腸胃積食的現象,雖然對他們的身體沒有特別大的危害,但是僅僅用只能填飽肚子的食物來喂孩子,無法維持他們身體的生長髮育,所以不適合作為輔食讓寶寶們吃。

 
★“粗糧湯”——可能增加孩子消化的負擔
粗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對於成年人來説,多吃粗糧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控制血糖,但是對於幾個月的孩子來説,它其實是很大的消化負擔。
粗糧有着比較大的顆粒,進入孩子們的消化系統以後,會影響他們的消化,這就非常容易造成積食。

 
★“海鮮湯”——可能影響他們的消化系統
海鮮類的產品大多是寒性食物,這樣的食物對於成年人來説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消化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們來説,就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了。
對於那些年幼的寶寶們來説更為明顯,甚至會對他們的脾胃產生很大的傷害。
★“骨頭湯”——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骨頭湯中並沒有過多的鈣元素,也不能通過喝骨頭湯來達到有效的補鈣效果,而且也無法提供孩子生長髮育的必需物質,反而會由於攝入過多的油脂,成為他們消化的負擔。也就是説,經常喝骨頭湯,反而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那麼,到底該給孩子準備什麼樣的輔食呢?
其實,在6個月以前,並不需要給他們額外準備其他的輔食,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已經足夠滿足他們對於營養物質的需求了。

 
而在6個月之後,可以逐步增加輔食的種類,一方面要考慮到營養成分,而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對孩子來説會不會造成消化負擔。而且不一樣的食材也要搭配不一樣的做法,蒸和煮都是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可以保留食材本身的營養物質不會大量流失。
寶寶六個月以後,寶媽可以嘗試做一些蔬菜泥,肉泥,米粥等,以口感軟嫩,易於消化,清淡為主。

 
 
辣媽語錄:
一些看起來營養很高的飯菜,可能並不能達到滿足寶寶日常身體發育的需求,在給寶寶做輔食時,還是要以科學為主。以上這幾種湯儘量不要當做主食餵給孩子,以免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
寶媽們,你都給寶寶做過哪些輔食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