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父母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年輕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總會想着現在多累積一點,孩子未來的路可以走得輕鬆順暢。
退休後,依舊裏裏外外給孩子操持着,能做一點是一點。
大概在他們心裏,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害怕自己不能再付出,不能成為孩子的支柱和靠山。
所以,哪怕已經垂垂老矣,他們也會把自己積累一輩子的財富,用來支持孩子。
可是這種以愛的名義給予孩子的經濟支持,有時候也潛藏着巨大的風險。
當你老了,手裏的錢再多,都別給兒女這3種錢,不然才是真的害了他們。
説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對父子,父親年輕時開了個小廠子,有點積蓄。
兒子是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在父親的幫助下,貸款買了房,娶妻生子,日子也算過得去。
突然有一天,父母老家的房子拆遷了,分了不少拆遷款,父親拿了一部分給兒子還了貸款。
不用靠自己賺錢後,兒子的心態開始飄了,再也不想朝九晚五辛苦地工作。
辭了工作,找父親拿了30萬開始學人家炒股,但很快賠了個底朝天。
緊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賠得越多,他翻盤的願望就越強烈。
每一次父親都在後面幫他還錢,可錢總有用完的時候,只能把房子全部拿出去抵押,還拉下臉四處借錢,才算幫他還清了債。
但兒子並沒有就此收手,因為在父母每一次幫他還錢後,他總覺得自己還有資本再搏一搏。
最後呢,父母的拆遷房也被他賠進去,自己妻離子散,好好的一個家再也回不去了。
仔細想想,導致他們一家走向破碎的原因是炒股嗎?
不是的,真正導致這場悲劇的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為孩子兜底。
為人父母,孩子有困難就總想搭把手,無論孩子做了什麼,父母都會在後面幫忙解決。
哪怕孩子在外負債累累,父母也會想盡辦法替他們解決。
更有甚者,明知道父母能力有限,依然強制索要,逼迫父母替自己還債。
結果呢,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盡力幫助中,孩子感受不到債務的壓力,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的付出。
可是沒有人能庇護孩子一生,孩子總要一個人面對社會的顛簸與坎坷。
父母可以指導,幫助,給孩子人生建議,但不能包辦一切。
想要孩子真正適應社會,父母就要學會狠心,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體會還賬的艱辛,他們才能吸取教訓長記性。
人勸人,是勸不醒的;但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中國父母似乎都有一個傳統的觀念,自己吃夠了生活的苦,就不忍心看到孩子也吃苦。
哪怕孩子已經是有能力的成人了,他們要什麼自己還是會盡力滿足。
看過一個新聞。
江蘇一對父母,從小對兒子抱有很高期待,長大後又掏空家底讓兒子出國留學。
但沒想到兒子歸國後,一直不找工作,以要考公、創業等理由千方百計找老兩口要錢。
轉頭就去各大酒吧、商場裏逍遙、揮霍,和朋友出去聚會喝酒。
老兩口苦不堪言,但架不住兒子巧舌如簧,一次又一次任由他瘋狂索取。
最後逼得老兩口到了退休的年紀也不敢休息,又繼續找了份工作,艱難養活兒子。
可這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我想並不是的。
父母如果總是無底線地付出,孩子永遠學不會感恩,也學不會關愛父母,甚至可能會變成令人心寒的白眼狼。
還記得前幾年轟動全國的“自貢男子弒母騙保”案。
一位名叫付白蓮的男子,親手殺死了含辛茹苦養他長大的母親。
付母一生坎坷,一個人熬着拉扯兩個兒子長大。
她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小兒子,盡力滿足他的要求,給他在老家買了房。
但付白蓮並不知足,又看中了廣州的一套房,他也知道,付母已經拿不出什麼錢了。
所以他給母親買了一份保險,為了買房錢不惜殺害母親,榨乾她最後一滴血。
想想多麼可怕。
孩子尚小,需要父母的撫育無可厚非。
可很多父母,在子女成年後長達數十年時間裏,依舊傾其所有。
看似在扶持子女,但實則是助紂為虐,縱容他們的慾望不斷膨脹,直到變成無法填滿的深淵。
家庭教育指導師鄭啓涓曾説過:
“許多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本意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卻阻礙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和能力的發展。”
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並不是把孩子當成富二代去培養。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讓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才是所有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讓老人退休後幫忙帶孩子,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現狀。
只要孩子懂得感恩,老人有經濟實力,對全家來説,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
但不少年輕人卻把父母當成行走的提款機,家庭開銷,吃喝用度,都讓父母掏錢買單。
以前看過一位老人的自述。
她是一位退休教師,老伴很早就因為車禍去世,這麼多年她一個人辛苦把兒子拉扯大。
好不容易等到兒子成家立業,她又覺得沒有一個父親幫襯,虧欠兒子太多。
所以在兒媳生完孩子後,她就把自己每個月的退休金補貼給兒子的小家。
大到家裏買電器買車,小到孫子的奶粉、尿布、衣服等等,都是她掏錢。
本來是想扶持他們的小家庭,但沒想到兒子習慣了每個月都有人給生活費。
每當家裏需要用錢的時候就伸手找她要,有幾次給了晚點,兒子竟直接打電話催。
老人心裏苦不堪言,還好自己還有一點兒存錢維持日常的生活,可以後的養老又該怎麼辦?
我能理解父母牽掛子女,害怕他們過得不好,所以有時候補貼一下孩子的小家庭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如果總是不求回報地付出,不僅害了孩子,也坑了自己。
常聽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父母愛孩子的最佳方式,是為他們的長遠做考慮。
金錢上,可以關心,但一定要有底線。
對孩子來説,父母狠下心,放開手,可以讓他們充分承擔自己的責任,早點擁有抵抗風雨的能力。
對於父母而言,留點積蓄在自己身上,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用成為誰的累贅,這又何嘗不是在為孩子減輕負擔呢。
聽過一句老話:
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責任。
做父母的,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適當幫助子女,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但千萬別忘了,你我永遠都只是孩子生活的擺渡人。
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
但讓他們學會獨立堅強,學會適應社會,活成自己的一束光,這才是父母最應該傳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誰也搶不走的財富。
與大家共勉。
作者 | 小嗲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