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9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家長必看
作者 | 徐典典
4種不恰當的懲罰方式
要不要懲罰孩子?
當然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了錯,就應當受到懲罰。
但如果懲罰方式不當,
很容易適得其反。
下面這「4種懲罰方式」,
就是錯誤且低效的:
01
把愛的剝奪當做懲罰
“再不好好學習,就把你送回老家。”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這種拿愛要挾孩子的懲罰,
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尤其是那些膽小、敏感的孩子,
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真的,
爸爸媽媽不愛我了。
02
把打罵當做懲罰
前不久,
浙江一個小女孩和弟弟吵架,
小孩子之間起爭執很正常,
可爸爸當場打了她5個巴掌。
小女孩選擇了報警。
民警到場後,
她説的一句話戳痛了很多人:
“他(爸爸)打我這5巴掌,
我這一輩子都記在心裏。”
在民警的協調下,
小女孩要求爸爸向她道歉就可以原諒,
爸爸也當眾道了歉。
打孩子很容易,
讓孩子原諒也很容易,
可在巴掌落下來的時候,
你想象不到孩子會記多少年。
如果孩子因為恐懼選擇了服從,
父母還會誤以為打罵的效果立竿見影,
然後不斷強化:
“看來只有打你最管用!”
從而越來越偏離正確的教育,
耐心教育孩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
最後演變成上來就打。
打罵表面上是懲罰了孩子,
可背後何嘗不是父母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因為知道,孩子不會反抗,
因為知道,孩子只能依附父母。
而經常打罵孩子,
就是在教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03
把「消極後果」當懲罰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直接後果」,
而不是「消極後果」。
什麼是直接後果呢?
比如,你跟孩子約好晚上6:30吃飯,
結果孩子沉迷看電視,
喊了一遍又一遍“該吃飯了”,他就是不來。
等到大家都吃完飯了,
孩子餓了過來説要吃飯,
就可以告訴孩子:
“對不起,咱們説好的6:30吃飯,
你沒有按時來,現在飯沒了,
所以不好意思,你今天沒有飯吃了。
媽媽理解你現在很餓,
但是你只能等到明天早上吃早飯。”
晚飯沒有了——這叫直接後果。
什麼是消極後果呢?
孩子沒有按時來吃飯,
懲罰他今天不能看動畫片。
這就是消極後果。
看動畫片和孩子不按時吃飯,
這兩件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孩子也會感到困惑:
為什麼我沒有按時吃飯,就不能看動畫片?
04
把懲罰當做家常便飯
懲罰是必要的,
但一定不能當做家常便飯。
對孩子應該正面教育為主,
少用批評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經常受到懲罰,
身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要麼變得自卑怯弱,
要麼變得麻木,更加不服管教。
《正面管教》提到:
“儘管父母不願意承認,
但他們喜歡使用懲罰的主要原因,
是要顯示自己能‘贏’孩子的權力,
或者通過讓孩子吃苦頭而報復孩子。”
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你要按我説的去做,
否則有你好看。
人民日報:9個科學懲罰方法
懲罰孩子,不是要和孩子進行權力的爭奪,
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
引導他做正確的事。
什麼才是正確的懲罰方式?
——在孩子的行為之後增加一個後果,
用來匹配他的行為程度,
並讓他意識到犯錯的後果。
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
不需要大喊大叫,
只需要告訴孩子打掃乾淨,
再重新倒一杯就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讓他靜坐。
沒耐心、粗心馬虎,訓練數豆子。
懶,一學習就犯困,陪他跑步半小時。
做事拖拉磨蹭,教他學會定鬧鐘。
亂寫亂畫,亂扔東西,教他打掃衞生。
看上去是懲罰,
實際上卻是正面引導。
而且,孩子們千差萬別,
要根據孩子的個性,
找到適合孩子的懲罰方式。
比如,對膽小、不敢發言的孩子,
就可以引導大聲朗讀。
人民日報總結了
「9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
照着做,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寫在最後:
教育,不是為了「贏」孩子,
而是為了「贏得」孩子。
犯錯從來不是問題,
所有的孩子都會犯錯,
犯錯,恰恰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不當的懲罰,即使贏了孩子,
可孩子內心不服,
只會把他們推得更遠。
為人父母,請放平心態,
擺脱粗暴、不當的懲罰。
只有適當的懲罰,
才能教會孩子認罰,認錯,收穫成長。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啓發,
請轉發給家人,
讓孩子更優秀!
—— End ——
作者:徐典典,育兒專欄編輯,專注育兒和兒童心理學研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