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假帶娃”正流行,孩子三個表現可尋端倪,既傷身高又毀智力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生活成本更是水漲船高,不少雙職工家庭為了經濟利益最大化,只能將孩子給老人來帶,但並不是每一個老人都是真心實意的帶孩子,不少家庭正在經歷着“假帶娃”。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露露是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因為經濟壓力的原因,只能將婆婆接過來帶娃。
一次,露露被公司派到外地出差一個月,就在她糾結的時候,婆婆讓她放心的去,孩子自己保管給帶好,於是,露露就安心的去了,可等到她一個月回來之後,看到孩子的樣子,就和婆婆大吵了一架。
原來,露露之前怕婆婆在家帶娃無聊,特意給她買了一個手機,還下載好了各種視頻軟件,讓婆婆好有個消遣。
可等露露回家時,看到的卻是婆婆在沙發上磕着瓜子和朋友聊天,而孩子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着手機,氣得露露趕緊將手機從孩子手裏過來,可伴隨而來的是孩子的哭鬧,一直吵着非要手機玩。
要知道,在之前,露露是嚴禁讓孩子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可現在,婆婆趁自己不在,公然的拿手機哄孩子,而自己在一旁聊天。
徹底怒了的露露,與婆婆爭吵了起來,可婆婆卻振振有詞的説:“我是老人,不懂教育孩子,只負責給你們看孩子,要是嫌我帶得不好,就自己帶。”
於是,露露思考了幾天,決定辭職自己帶娃,讓婆婆回了老家。
像露露一樣,媽媽一走,奶奶撒手,經歷假帶娃的寶媽們不在少數,而現在,假帶娃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常見現象。
1、老人帶娃並非自願
現在,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很忙,所以讓老人幫忙帶孫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並不會提前和老人溝通,也不會詢問對方的意見,直接將其接來帶娃。
但是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需要一定的休閒時間,但是子女的態度又不容拒絕,所以就會現在父母離開後,老人撒手不管的情況。
2、帶娃與養老掛鈎
不少子女會將帶娃與養老兩件事聯繫在一起,認為不帶娃就不養老,所以,不少老人為了晚年的贍養的着想,就只能迫於無奈帶娃,但身體和精力條件有限,只能做到“只看不管”。
1、晚上不睡覺——白天睡多了
不少老人帶娃,只遵循三不原則:不哭不鬧不餓,於是,讓孩子睡覺成了最佳哄娃方式。
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他們既不會吵鬧,更不會跑出去,奶奶們就有更多的時間休息了,省時又省力。
但寶寶白天睡多了結果就是晚上不愛睡覺了,這樣一來,會打亂孩子的生物鐘,易損傷身體和智力的發育。
2、視力下降——電子產品看多了
對孩子最具誘惑力的並非玩具和零食,而是手機,這也是不少奶奶帶娃的一大法寶。
不少老人為了能讓孩子安靜的待着,不來煩自己,就會給一部手機他們看動畫片,或者是刷視頻,一玩就是一天。
但是孩子眼睛發育尚未成熟,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易導致視力下降,不利於今後的生活。
3、喜歡黏着媽媽——奶奶對其不好
孩子雖然小,但是感知能力卻非常強,能夠明確的感知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對回家後的媽媽特別黏,甚至還明確表達過不喜歡奶奶,那麼可能遭遇了假帶娃。
不少老人為了自己快活,會讓孩子自己在一邊玩,有時孩子不聽話還會訓斥,甚至打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奶奶的嚴肅、冷漠,產生抗拒心理。
1、瞭解真實情況,和父母理智溝通
首先,父母應當保持冷靜,可以先觀察幾天,看老人的舉動如何,也可向孩子詢問日常情況,看是否真的是“假帶娃”。
但確定假帶娃情況真實存在之後,應當理智的與父母溝通,看對方是否有難言之隱,如果有想辦法解決,沒有需要讓老人知道,帶娃的重點是陪伴。
2、調整帶娃策略,父母儘可能參與
不少老人其實也是因為體力不支,觀念落後而被迫假帶娃,此時,年輕父母應當調整帶娃策略,自己儘可能多的參與到育兒工作中,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對方更加珍惜短暫的帶娃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