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兒童意外傷害該如何處理?這位兒科醫生給出了答案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寶寶年紀小,好奇心強,經常來回跑、來回折騰,時常會磕磕碰碰,甚至一不留神便會發生意外。數據表示,寶寶發生的意外,超過50%都是在家裏。家庭的安全防範要引起爸爸媽媽的足夠重視。

日常常見的意外都有哪些呢?

1、利器戳傷

危險物品:剪刀、鉛筆、竹籤、棍棒、刀叉、筷子、釘子、針狀物等

案例:山東濟南某幼兒園內,兩名5歲男童玩鬧時發生矛盾,一名男孩將鉛筆戳進另一男孩的眼睛,致使孩子左眼眼角膜受傷、晶體受損,醫生透漏,該男童左眼可能會失明,運氣好的話也最多能將視力恢復到0.5左右。

孩子間玩鬧的事經常會有,除了這個因素,孩子因自己拿着鉛筆尖狀物奔跑摔倒,而導致受傷的事例也很容易發生。為此,家長和老師應當注意,孩子在玩耍時應遠離危險物品,日常物品應歸類好,不讓孩子觸碰。同時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意外的發生。

2、誤食

危險物品:藥物、別針、釘子、玩具部件、電池、其它尖鋭物品等

案例:江蘇有位媽媽,在做飯時讓小寶寶一個人在客廳玩耍,寶寶誤將別針吞入口中,媽媽輾轉幾個大醫院,最終別針到達十二指腸,醫生通過胃鏡將別針取出,寶寶最終無礙。

寶寶誤食尖狀物,不能進行催吐,要及時帶着誤食物前往醫院。但有些物品比如電池,寶寶誤食幾天後才會發現,而一旦發現則表示電池內部的酸液流出,就為時已晚。因此家長在看護寶寶時一定注意寶寶安全,最好不讓寶寶一個人玩耍,處理好寶寶能夠接觸的危險物品。

3、異物卡喉

危險物品:小果實、果殼、零食等

案例:南通有位爸爸經常吃瓜子,女兒看到後模仿誤將瓜子殼卡入喉嚨,氣管被塞,到醫院搶救,醫生來不及與家屬溝通簽字直接衝進手術室,終於救回寶寶性命。

異物卡喉會造成寶寶窒息,一旦發生窒息,最佳的搶救時間為5分鐘。寶寶從卡喉到憋氣和昏迷過程非常迅速,因此掌握一定急救技巧異常重要。常見的急救方法包含幫寶寶排除異物、心肺復甦等。另外,家長也要做好安全防護,教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讓太小的寶寶自己拿零食吃而採用喂的方式。

4、溺水

危險地點:觀賞湖、景觀水池、野外魚塘、河邊、水庫、水桶等

案例:北京有位媽媽在一旁打電話,1歲女兒不慎栽入衞生間的水桶,水桶因存有半桶水,孩子栽入時聲音小,並未引起媽媽注意,等發現後為時已晚。

在寶寶年齡較小時,爸爸應注意杜絕家中的安全隱患,例如不在桶裏存水、不放過高易倒的花盆、不在桌子上放置剪刀等危險物品、隨手關閉衞生間、廚房的門等。

5、高處跌落

危險地點:陽台、高層窗户等

案例:東莞某小區,一名4歲女童頭部卡在自家陽台防盜窗上,身體吊在半空,危險至極。一名空調維修工不顧危險攀附在防盜窗上將孩子抱住,直到消防員趕來把孩子救下。

很多家庭都住在樓房高層,這些家庭要格外注意寶寶安全。不要讓寶寶單獨在家,即便寶寶在睡覺也不能將寶寶反鎖在家中,以免寶寶醒來到處找尋媽媽而發生意外。越是年齡小的寶寶,家長越應該隨時陪伴在寶寶身邊。

6、燒燙傷

危險物品:老化電線、大功率電器、電暖扇、電飯煲、打火機等

案例:遼寧某4歲男童,誤以為電動車插口為遊戲機投幣口,將一元硬幣投入,結果發生電路短路,造成手部大面積燒傷。

生活中很多意想不到的習慣都會成為燒燙傷的安全隱患,因此,家長應該多以寶寶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事物,排除身邊的危險物品,同時做好對寶寶的監護,及時制止寶寶的危險行為。

生活中時常會遇見寶寶意外傷害的事例,意外傷害的預防只能通過家長加強看護、做好安全排查等方式進行,因此,家中有寶寶的爸爸媽媽們,在生活中應時刻留意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的物品,及時清理以預防對寶寶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