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眼皮上長包,不痛不癢,一直消不下去?説明這裏出了問題!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健康

孩子眼皮上起了個包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孩子長針眼了。

針眼是眼科疾病裏面比較常見的症狀之一,眼瞼局部有硬結,典型症狀是紅腫癢痛,易於潰膿。

如果孩子眼皮上的包,不痛不癢,沒有任何不適感,那還算是針眼嗎?

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長在眼皮上的“包包”——霰(xiàn)粒腫,中醫上叫做“胞生痰核”。

麥粒腫和霰粒腫同樣是長在眼瞼上的包,霰粒腫與“針眼”(麥粒腫)有什麼區別呢?

針眼

“針眼”,指的是眼瞼邊緣生出小硬結,紅腫疼痛,形似麥粒,所以又被稱為“麥粒腫”。

“人有眼內眥頭忽結成皮包,三五日間便生濃汁,世呼為偷針。”——《諸病源候論·目病諸侯》

中醫認為麥粒腫,多因風熱之邪客於胞瞼,火爍津液,變生癤腫,就像我們吃了太多辛辣之物,臉上會起包包,是同樣的道理。

此類癤腫會隨着紅腫消散,膿液排出,瘡口自然平復,疼痛嚴重時也可服用些牛黃解毒丸。

麥粒腫從起病到恢復,多數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自愈,一般無其他後遺症。

平時應該多注意衞生,勤洗手,避免使用不潔物品或用手揉眼睛,顧護小兒脾胃,避免積食,就可以很好的預防麥粒腫的發生。

癢痛不適感,要儘量避免讓孩子用手揉眼睛

長在眼瞼上的包包,一個星期還沒有自行消退,不疼,不化膿,此時應當想到“霰粒腫”了。

霰粒腫又稱瞼板腺囊腫,是瞼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引起的瞼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腫。中醫稱此病為胞生痰核,以上瞼多見,其外形如豆狀,因脾胃虛弱,積食內藴,滯而生痰,積聚於胞瞼而發為本病。除外觀上可發現腫起的包包,多無自覺症狀,觸之堅硬無痛,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無大痛苦,不影響視力,預後良好。

來看個霰粒腫的病例。

積食內藴霰粒腫症狀寶寶三歲11個月了,總是反覆長霰粒腫!晚上不睡覺,並且愛踢被子,有時候説夢話!吃飯也不好好吃!

症狀分析

1、晚上不睡覺——脾胃不好,“胃不和則卧不安”

2、吃飯不好——胃裏有積滯

舌象分析

1、舌苔厚膩——有積食

2、舌尖凹陷——肺氣虛

3、舌根舌苔脱落——腎氣不足

4、小紅點——體內有熱

霰粒腫的調理之前在講眼部疾病的時候,我們曾提到過一個概念,叫“五輪學説”。

中醫將人體劃分成五臟六腑來探究疾病的歸屬,而眼睛也是有五臟所屬的。

中醫眼科將眼部由外至內,分為胞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個部分;

分別對應於脾、心、肺、肝、腎五臟,命名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總稱五輪。

“五輪”為標,“臟腑”為本。

“臟腑”的病理變化可以直接在“五輪”上反應出來;“五輪”出現疾病的症狀時,也可在相應的“臟腑”進行對應治療。

所以呢,長在眼瞼上的包應該怎麼治療呢?根據“五輪學説”眼瞼部位屬於肉輪,對應臟腑在脾胃。

小孩子脾胃功能本就不足,又常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膩之物,痰濕內生或脾胃積熱,就會上乘於眼瞼,發為眼瞼部位的疾病。

如果孩子有霰粒腫同時又有以下多種情況:

1、口氣酸臭或腐臭;

2、便便很臭或酸臭,顏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

3、手心温度明顯高於手背;

4、舌苔厚膩;

5、食慾不正常,不想吃東西,或總是吃不飽的樣子;

6、睡覺板,易踢被子,磨牙。

那基本可以判定為病機是積食。

調理上就需要“消積食+清熱+補腎”,可以參考下面的手法操作。

1、清板門穴,推3分鐘,可清熱,治療疹痘、潮熱不退;

2、清脾經,300次,可清熱,除斑疹;

3、清肝經,300次,可平肝瀉火,治療目赤;

4、揉掌小橫紋,200下,可清熱散結、化痰;

5、逆運內八卦,200次,可除胃火、降胃氣;

6、推四橫紋,300次,可理中行氣、退熱除煩;

7、揉豐隆穴,2分鐘,可除濕。

內容來源:寶寶樹用户@小天心成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