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愛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大多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如何表達情緒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健康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孩子一不滿意就哭泣,扔東西,或者和小朋友搶玩具,甚至出手打其他小朋友。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是脾氣壞,其實,孩子只是不知道怎麼正確處理並且表達情緒而已。

面對以上情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幫孩子正確處理情緒呢?

讓孩子認識情緒

在孩子的意識中,他們並不清楚什麼是情緒,就更不要談處理情緒了。

家長應該帶着孩子一起認識情緒,具體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做法:

1.告訴孩子什麼是開心、委屈、傷心等,比如對孩子説:“你吃糖果時就是開心,被媽媽批評就是傷心等。”

孩子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問問他:“你今天過得開心嗎?”

讓孩子認識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2.帶着孩子共讀情緒繪本,通過繪本中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更加了解情緒。

在讀繪本中,多跟孩子互動,比如多問問孩子:“小豬為什麼哭啊?是傷心嗎?傷心了怎麼辦啊?”

通過故事,孩子會認識到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正確處理就可以了。

3.讓孩子給自己的情緒起名字,比如“開心小精靈”、“生氣小怪獸”、“傷心小王子”等。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告訴他:“你看,是不是生氣小怪獸又來找你了?”

情緒是抽象的,而通過給情緒起名字的方法,讓孩子對情緒有畫面感,告訴孩子情緒是他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更容易和情緒相處。

其實,讓孩子認識情緒並沒有那麼難,家長要走進孩子的世界。通過孩子的視角,將平時生活中孩子遇到的情緒具象化,幫助孩子建立情緒的意識,是正確處理情緒的基礎。

重視孩子的情緒

情緒是沒有對錯的,孩子的情緒都是真實的,合理的,有意義的。

當孩子表現出情緒時,一定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比如,晚上不睡覺,在牀上跳來跳去,家長兇了幾句,孩子就又哭又鬧。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白天家長沒有陪着玩,孩子想要家長陪,到晚上了還不捨得睡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説的話經常不受重視,比如他想和大人一起做遊戲,一起畫畫,常常得不到大人的回應。

而只有哭鬧的時候,家長才會重視,孩子內心就會認為哭鬧有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故伎重演。

作為家長,平時就要重視孩子的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孩子不想讓爸爸媽媽去上班,傷心地哭。

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寶貝,爸爸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可上班是爸爸媽媽的工作,就像你要上幼兒園一樣啊,週末爸爸媽媽就可以陪你玩了哦。”

讓孩子感覺被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緒就得到了一部分疏導。

在馬斯洛需求中,尊重需求是排在金字塔第二位的需求。

尊重孩子的需求,能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熱情,孩子更容易發揮出自我價值。

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家長除了讓孩子認識和尊重情緒以外,還要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告訴孩子,不開心的時候,除了用動作、哭泣表達以外,還可以説出來,幫助孩子建立語言和情緒的關係。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搶了,如果他説出來:“我的玩具被搶了,我很難過,我想哭。”孩子的情緒就會減弱80%,語言是情緒的宣泄口。

“説出來”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壓力。

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表達情緒,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等遊戲。

同時,家長也可以多説一些情緒表達的詞語,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當孩子遇到情緒問題,自己可以表達出來時,他的情緒管理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情緒穩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家長要多引導,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也會對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

願每個家長都能做好孩子的情緒引導師,助力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找到人生價值,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