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3個習慣比不吃早飯更傷胃!中的人要及時改正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那就是傷胃。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要知道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左右就從胃裏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

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 3 個習慣,甚至會比不吃早飯會更傷胃。

讓我們來看看是哪 3 個習慣會比不吃早飯更傷胃。

比不吃早飯更傷胃的3個習慣

首先是不分餐,很多人不知道不分餐是什麼意思,下面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不分餐,也叫合食,也是很多中國人的習慣,菜不分給個人,誰吃什麼自己去夾。

張文宏也曾表示,吃飯是疫情傳播最大窗口。在疾病面前,不分餐等於在“裸奔”,所以提倡分餐製成為常態化。

但目前來説,不分餐的現象還是常態。

有研究發現,在廣州的大學生中有使用公筷或分餐習慣的,與沒使用公筷或者分餐習慣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分別為2.9%和24.3%。

此外對於一些曾經採取幽門螺桿菌根除療法的患者中,在治療兩年後調查複發率的同時,詢問他們的用餐方式,會發現沒有采取分餐患者的複發率大概是5.3%,而如果採取了分餐制的人羣,複發率是0.45%,差別很顯著(雖然這項研究樣本量並不是很大)。

所以通常認為分餐飲食對於預防幽門螺桿菌是有效的,只是嚴格來説仍然缺乏隨機對照試驗。

建議養成分餐的習慣,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

重要的是幽門螺桿菌和慢性活動性胃炎有密切的關係。

第二個習慣是吃太鹹。

如果長期吃高鹽食物, 如加工肉類、燒烤和醃製食物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特別是其中的代表——臘魚臘肉,吃太多真的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醃魚醃肉時添加的粗鹽中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甚至有時做臘魚臘肉的時候還會額外地添加一些亞硝酸鹽,目的是為了保留其鮮紅的色澤,並抑制肉毒桿菌的產生,延長保質期。

而魚肉中富含的蛋白質及其代謝產生的胺類物質會亞硝酸鹽發生反應,分解出N-亞硝基化合物。其中被稱為「亞硝胺」的化合物正是致癌的直接元兇。

所以説適量吃鹽,才能不傷胃。

第三個習慣就是大家常做的飲食不規律,也就是長期的暴飲暴食或者長期不進食。

而暴飲暴食有可能導致胃穿孔。長此以往會出現胃輕癱(噁心、嘔吐、腹部不適、腹脹,胃擴張、胃蠕動減慢和排空延遲)。

特別是人到中年,由於容易感覺不到滿足,更容易暴飲暴食,出現“胃越撐越大”的情況。

過於鬆弛的胃由於失去代償的機制,難以排空食物,從而更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比較難治癒,只能採取部分切除等方法來改善。

如果長期暴飲暴食,使胃承載的重量增加,胃部長時間有食物滯留,還有可能導致胃下垂。

我有個朋友就是,長期的不規律飲食,然後有一天肚子疼的厲害,就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胃炎和腸炎。

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胃呢?

雖説現在我們的食物越來越豐富,但我們的胃的負擔卻越來越大。

有許多人被胃病所困擾,這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那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自己的胃呢?

在這裏有這麼幾個建議給大家: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個需要大家長期去堅持,才能有效,為了自己的身體,不要30歲前胃養人,30歲後人養胃才後悔。

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2.改變飲食習慣

按時就餐,坐着吃飯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積極食療

羊肉、狗肉等温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症,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4.平心靜養

胃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衞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我之前就有過被氣的肚子疼得情況,可見胃病和人的情緒確實很相關。

寫在最後

在“胃疼”這件事上,很少有人還能笑出來。捂着它哼唧的次數越來越多,而現在90後也終於意識到:“日益衰弱的胃,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機。”

據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齡化趨勢明顯。比較30年前的數據,19-35歲的年輕人胃癌發病率高了一倍。35歲以下年輕人患胃癌的比例佔病患總數的6%-11%。

據統計平均每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於胃癌。八成胃癌患者發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狀。胃疼中的年輕人瞬間毛骨悚然。

只是多盛了一口米飯,多吃一顆肉丸,不合時宜地喝了一口水,不小心吹了幾分鐘空調,胃就開始變得微妙。這種似壞非壞的狀態,我們暫且稱之為“薛定諤的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