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精心呵護 全週期提升低效井“健康指數”
近日,在西北油田採油一廠TK915-6XCX井現場,技術人員應用“小型撬裝氣舉”工藝,通過注入增壓天然氣,排出了井底積液,不但解決了產能不足問題,而且還讓這口低效井變成了長壽井,日增油20餘噸。
該廠有近600口機採井,佔全廠生產井的82%,由於油藏類型複雜,機採井呈現出高粘、高含蠟、高瀝青等特點,技術人員立足提高油井產能,精心呵護每一口油井,通過消除異常、技術創新和破解生產難題等舉措,油井平均檢泵週期達808天,連續生產兩年的長壽井已經達到140口,確保油氣產量平穩運行。
“健康門診” ,及時消除油井異常
“TK263井歷次化驗出的粘温數據,有高有低,通過多次研究,我發現油管內的稠油是主要因素。”技術員安國良在措施論證會上做出判斷。
經過一番討論,大家決定到現場查看異常情況,決定採取“先注稀油、後用鹽水正循環洗井”措施,帶動了稀油溶解環型空間裏的稠油。措施實施後,油井果然恢復了正常,日增油近10噸。
該廠平均每天有7-8口異常井,為此,每位技術人員的電腦上都安裝了油井監控系統,24小時對異常井的生產狀態進行跟蹤分析,一旦發現異常問題就找病根,開藥方。TK261CH井是一口重點生產井,他們通過遠程功圖發現曲線異常,現場落實後,他們採取了正洗井措施,該井很快恢復生產。
針對生產異常,技術員何寅還專門編寫了《異常井處理手冊》,做成口袋書,分發給現場巡檢人員,便於對異常井快速做出診斷。今年以來,共落實措施、現場指導200餘井次,異常井同比減少了30%。
“專家會診”,短命井變成長壽井
“AT1-15H井的免修期已達3000天,連續生產8年了。”看着剛錄入的長壽井統計表,負責油井管理的技術員鄧淇文特別開心。
該井是一口弱能量井,在制定方案時,技術人員充分考慮油井產液性質、杆柱載荷、泵型及地面配套等影響因素,儘量避免在生產中停機,同時,加強井口地面保養,通過綜合治理,免修期由160天延長到了3000天,短命井變成長壽井。
該廠建立機採井免修期、泵效等八項健康採油指標,嚴把源頭設計、過程管理等關口,今年以來優化設計和工作參數200餘井次,連續生產5年的油井也有28口。
“油井長壽不僅可以多生產原油,而且節約了修井費用,近兩年來,僅長壽井日產原油750噸,佔總產量的19%,累計節約作業成本4200餘萬元。”該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譚輝説。
技術人員在對每口井井温對比排查的基礎上,還總結出一套根據井温變化判斷油井異常的方法,即“井温圖版”法,目前已在TK910H等多口井應用,減少產量損失920噸。
“專科問診”,科學破解生產難題
近期,技術員安國良精心編寫的《有杆泵升級改造集成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西北油田創新工作室項目一等獎,現場累計應用86井次,創效達1500餘萬。
為了延長油井生產壽命,他們專門成立項目組,開展技術攻關,通過收集第一手資料、組織措施論證會、現場實驗評價,共解決了50多項低效井的疑難雜症。
機抽井的閥球閥座材質影響着油井的生產壽命,為驗證閥球的抗酸性,他們將不同材質閥球分別放進配好的酸液裏,每個小時輪流去記錄樣品變化,通過色澤、質量等變化去模擬腐蝕狀況,最終選擇使用碳化鈦材質的閥球,油井泵效提高了3%。
稠油治理是開發中的一大難題,他們拓展專業領域去研究稠油生成原理,創新提出了“1+3”稠油治理模式,從源頭降粘、井筒舉升、地面集輸等三方面進行治理,提高了生產效率,每年可減少產量損失2000噸。
“目前,我們形成了裸眼處理、套損治理、落物打撈等11項複雜修井技術和9項低成本工藝,成為治理低效井的利器,近兩年累計實施400井次,創效3000餘萬元。”該廠開發研究所技術員鍾敏説。(孔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