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沒有糟糕的孩子,只有“差勁”的父母
孩子的喜怒顯而易見,而大人的喜怒也是當下立現!
不要低估孩子的品性,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品行!
《誰知盤中餐》是由湖南衞視播出的育兒觀察類節目,旨在集結不同的小孩,來到鄉村獨立生活。
一週為期,沒有單調地講,被動地聽,而是實打實的實操,從而展現最真實的童真、童心!
節目以最真實的鏡像呈現,那些我們對孩子的誤解,也將隨着鏡頭一一解開:
沒有糟糕的孩子,只有“差勁”的父母!
節目第八期,迎來了一組“奇葩”家庭:一位“挑刺”媽媽和兩個“潔癖”大胖兒子(8歲雙胞胎)!
而和這家小孩組隊的是一對姐弟,姐姐12歲,弟弟8歲!
第一天是有家長陪同適應,但是當天晚上家長都要離開,接下來的六天全靠萌娃們自力更生,當然節目組會負責萌娃的安全問題。
兩組家庭到達居住地的第一時間,自然是熟悉居住環境。
一切以兒子為先!有意思的是挑刺媽媽,順着兒子的心思,首先點破了即將面臨的困難。
比如用電不方便,兒子怕黑;用水不方便,兒子不會洗衣服;沒有電飯鍋,兒子不會煮飯;菜市場味道重,兒子覺得臭……
最後挑刺媽媽總結:這個地方太艱苦,沒想過會這麼艱苦!
挑刺媽媽為什麼會這麼做?
首先肯定是心疼兒子們,其次媽媽在尋求兒子們對她的好感,所以會提前選擇站隊。
把兒子想到的沒想到的問題,都明説一遍,用以表達自己是站在兒子這一邊的,讓兒子們吃苦,不是媽媽的主動意願!
求無不應,事必躬親!在繼家長們買完午餐食材後,便是萌娃們上山拾柴火。
這是潔癖胖小子們,第一次接觸如此“髒亂”的環境。
哥哥不停地哭喊着媽媽,他們嫌棄枯枝落葉上的泥巴,不能忍受用乾淨肥嫩的小手去接觸。
這樣的哭喊,惹來了媽媽的心疼,媽媽不停地用紙巾給他擦拭小手!
下山的時候,哥哥一直嚷着腿痛、手痛!
彈幕面對這一家子並不友善,可是這不是孩子們的錯。
那樣一雙乾淨肥嫩的小手,瑩潤有光澤的皮膚,是媽媽用事必躬親養起來的。
兄弟倆沒有接觸過粗活,沒有走過這麼遠的路。
哥哥選擇了用語言,用哭泣表達不舒服;弟弟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先餵飽自己的肚子。
而媽媽的心疼顯而易見,她不時地擁抱撫摸着兒子,想給他庇佑。
太難了,那就放棄吧!挑刺媽媽看出了孩子們不喜歡這裏,她自己也不喜歡這裏,她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免他風雨,給他舒適,又怎麼捨得孩子在這裏受苦。
她比孩子更先説服自己放棄:1.條件艱苦,鍛鍊不是非要這麼差的環境;2.孩子的成長過程,要讓他們自然成長;3.有些事情孩子可以自行決定。
媽媽在訴説這些的時候,雖説有理,可是面對公眾與鏡頭,也是不自信的,她的手一直在撫摸兒子的背,看似在安慰哭泣的兒子,卻也是通過觸摸給自己支撐。
很多時候,相比孩子需要媽媽,事實上媽媽更需要孩子!
潔癖胖小子們,自然能夠順水推舟,畢竟是第一次體驗跨度這麼大的生活,於他們而言,能夠回家選擇安逸,幹嘛要悶頭吃苦?
而他們也切實的感受到:1.不適應這裏的環境;2.房子裝修一看就不喜歡;3.山、樹,空氣都瀰漫着臭味!
放棄吧!這是他們共同的答案!
挑刺媽媽和潔癖胖小子們選擇放棄,然而,每站的6組家庭是一個團體。
其他家庭的家長們齊上陣,來説服挑刺媽媽放手讓孩子成長;其他家庭的萌娃們也齊上陣,圍着胖小子們散發温暖與歡樂,希望他們留下來。
無論是挑刺媽媽,還是潔癖胖小子們,都無法拒絕夥伴們的善意。
因此,去留的結果顯而易見。
呼喊聲,從“媽媽”到“姐姐”!離開了媽媽的胖小子們,會是怎麼樣呢?
1.採茶葉換錢。大家都在認真地完成採茶的任務,可是胖哥哥卻被毛毛蟲阻礙了腳步。他幾度求救,仍是害怕的站在原地,最終是姐姐告訴他:抬頭!你害怕的時候就抬頭,然後什麼也看不見了!
視線裏只有藍天白雲的胖哥哥,勇敢地走出了毛毛蟲的營地!
2.再度砍柴。有了姐姐作為依靠,胖小子們的呼喊聲便從“媽媽”,換成了“姐姐”,而且是不停歇的姐姐。
最終,這兄弟倆事情沒做啥,還成了小拖累。
一上午的“姐姐”,也讓這個姐姐心累到哭泣。
而兄弟倆也誠懇地表達了對姐姐的謝意,並且小大人地説道:姐姐,以後有事情不要一直幫我們,我們也是可以的!
從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這兩個小男生,膽小怕髒有潔癖,卻是很有禮貌和教養。
挑刺媽媽雖然心疼兒子,卻也教會了他們明辨是非與善意,因此孩子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沒有人生來就是百項全能的父母,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需要學習、實踐、成長!
我們要把姐姐寵成小公主!1.擺脱潔癖!
獨立生活,最主要的是用勞動換錢,換食材,才能養活自己。
他們的下一站任務,是在泥塘裏挖一百斤蓮藕!
你絕對想不到,最開始手上沾一點泥都會哭泣的哥哥,如今整個跌入泥塘,弄得滿身泥,居然也能安然處之。
2.弟弟們的成長!
可是,挖蓮藕不是件輕鬆的活,在姐姐也跌入泥塘時,連日的勞累讓她徹底崩潰。
兄弟倆前去安慰姐姐,最後四個萌娃都開啓了哭泣之旅。
兄弟倆決定要將這個姐姐寵成小公主。
三個弟弟讓姐姐在家休息,由弟弟們去完成挖蓮藕的任務。
我的職責就是挖蓮藕,就在想蓮藕挖出來的事情,我就沒有感覺那個泥土很髒,我現在已經完全覺得它不髒了!
成長可以是一瞬間的事情,兄弟倆有了自己的擔當,有了想守護的人,有了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他們都從“不討喜”的孩子,變成有擔當的男子漢!
這樣的反轉,給了我們驚喜!
很多孩子的脆弱根源,其實是“挑刺”家長!
不要小看孩子們,他們心思簡單通透,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挑刺”家長們首先否定了他們。
遇到問題,“挑刺”家長的第一反應是:
明示暗示地表達孩子們做不好、做不到;有些保護欲過剩的,就會主動幫孩子們掃清障礙;而有些耐心不好的,便直接進行語言暴力!
可孩子們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認同,是親自動手實踐,是錯誤中成長!
因此,哪有糟糕的孩子們,只有不作為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