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男孩將“叫家長”巧妙解釋為“小型家長會”,網友:也太會了吧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健康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鬼精靈,一個個心裏特別有想法。面對家長老師的時候,也往往會耍一些小聰明,不管是為了逃避懲罰,還是為了偷懶,這些小聰明還是不提倡的。雖説孩子的這些小聰明放在家長眼中可能漏洞百出,但是卻不能不重視。


最近微博上就有一個小男孩,自己在學校犯了錯誤,被老師叫了家長,結果他卻耍了個小聰明,換了一種説法給家長通知。視頻中,一家人正在吃飯,小男孩端着碗説:“明天我們學校要開一個小型家長會”。媽媽好奇地問什麼是小型家長會。結果小男孩眨巴着自己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臉無辜地説:“小型家長會就是隻有老師,我和你參加。”這下家長們都聽明白了,媽媽更是把筷子一擱,拍着桌子説:“這不就是叫家長嗎?你在學校都幹些什麼事情啊?”第二天,媽媽只能無奈地帶着孩子去學校開那個“小型家長會”了。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看他瞪着大眼睛,一臉無辜的樣子,好想笑。”、“小傢伙心眼還挺多的,還會婉轉地表達,找家長。”、“現在的小朋友一個比一個精呀!説吧,小朋友,你又在學校犯什麼錯誤了?”


孩子有小聰明,也是一種機靈的表現。但是如果孩子耍小聰明想要鑽空子,逃避自己的責任,避免懲罰或者想去偷懶,就應該及時制止和糾正。而且孩子耍小聰明一般都會用撒謊的方式,這不代表孩子變壞了,但他們的確需要合理的引導。

⑴滿足孩子合理的願望和需求

孩子有時候不能正常的滿足自己的需求,就通過耍小聰明欺騙家長來達到目的。比如家長從來都不讓孩子吃零食,那麼孩子就會自己偷偷用零花錢買。如果沒有零花錢,孩子就會向家長撒謊,什麼“班級裏收班費”之類的理由,總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家長過分的限制和嚴格,反倒容易讓孩子耍小聰明。


⑵反思自己是否太過嚴厲

孩子的行為都是家長教育的影射。孩子總愛耍小聰明,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太過嚴厲,所以導致孩子害怕和家長承認錯誤後,會得到家長嚴厲的懲罰,所以用小聰明掩蓋自己的錯誤,逃避責任。

⑶用故事給孩子引導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一些故事,動畫,寓言等,能給孩子帶來的收穫和影響遠比家長想象的豐富和深刻。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講關於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等優秀品質的故事,比如“長鼻子”、“狼來了”等,讓孩子從小接受優秀文化的影響。


⑷建立必要的規則

孩子正是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好,孩子之後就可能會犯很多不必要的錯誤。父母在面對孩子時還是要堅持原則,就算孩子耍小聰明,家長也要讓孩子知道小聰明的底線在哪裏。底線之內,小聰明無傷大雅,但超過了底線就必須得到懲罰。這樣既保護了孩子運用“小聰明”的積極性、避免親子衝突,又有利於孩子接受原則,樹立規則意識。

這個世界需要和喜歡聰明人,聰明人往往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如魚得水。但是真誠善良依然是人必不可少的品質。否則太過精明油滑,也只會惹人退避三舍。家長從孩子剛剛展現出自己的小聰明的時候,就應該教會孩子怎麼把聰明用對地方,怎麼用這份聰明去做更好的事。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