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與孩子溝通總失敗父母“控制談話”,孩子沒有選擇空間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健康

我曾看過一則這樣的報道,講述的是兩個不同家庭孩子的故事。

第一個孩子在和父母交談中,父母完全處於主導地位,控制慾很強,以至於孩子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行為意見全在父母的管轄之內。孩子長大後不善於交際,性格孤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突然焦慮暴躁,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大哭大鬧。非常依賴父母,大事小事總會先去詢問父母的意見,無法自主處理各項事宜,缺少個人主見。

第二個孩子和家長進行談話時,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詢問孩子意見,尊重孩子選擇,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的觀點上給予引導,鼓勵孩子自主思考問題,參與大小決策。

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情商較高,樂觀向上,適應能力較強,在遇到事情上臨危不亂。

這兩個家庭很好地展現出孩子在與家長溝通時出現的兩種方式,一種是父母“控制型”談話,另一種是父母“非控制型”談話。

一、家長“控制談話”,孩子不願意溝通。

“控制型”談話,其特點是父母不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在和孩子進行交談時,孩子完全處於聽令狀態。父母完全不給孩子發表觀點機會,使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做事情。

而“非控制型”談話是與孩子進行交流,首先父母在和孩子交談時,當孩子有會自己的選擇的時候,父母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針對孩子的選擇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出合理的建議。“非控制型”談話就是,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給孩子提出建議。

當父母願意用“提建議”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時,孩子會放下心裏的戒備,與父母真心交流。雖然,採用這一談話方式,不一定能獲得自己理想的要求,但孩子會慢慢的樂於接受自己的合理要求。

“控制型”談話的表現。

“控制型”談話的家長,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做事,不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逐漸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父母總以為自己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説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卻忽略孩子了的感受和想法。

善於“控制型”談話的父母大多都有這極強的控制慾,他們不願意讓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將孩子的一切打點的清清楚楚,看似一切為孩子着想,熟不知孩子也正在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孩子來説,即是好的又是壞的。

“控制型”談話對孩子的影響。

處於“控制型”談話下的孩子,往往覺得父母難以溝通,過於專治,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孩子在父母的“控制談話”下變得孤僻,不善於溝通,不愛交際,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二、“非控制型”談話,家長要做好引導。

在“非控制型”談話下的孩子大多積極向上,富有想法,當然這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孩子的想法往往異想天開,想什麼是什麼。這時父母就要給予正確的指導意見,站在孩子的角度解決問題。

但是當有些父母在面對提出孩子的諸多問題上,耐心失去後,隨意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那麼你將扼殺了孩子的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想法,甚至將孩子向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去引領。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還要有足夠的耐心,願意傾聽孩子想法。

無論“控制型”談話也好,“非控制型”談話也罷,都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當然無論處於哪種方式下都會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控制和解決這些弊端是每個家長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良好的溝通可以促進家庭和睦,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處於一個相對民主的家庭,有利於孩子身心的發展。在和孩子溝通時,如何體現相對民主這一方式呢?這時家庭會議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

所謂“家庭會議”,是每個成員都必須要參加的一個小型的會議。在參加家庭會議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可以自由述説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把問題放在明面上,公開來講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在中國,大多數的家庭會議,避免孩子出席,然而卻是孩子家庭中不可缺少一員。所以在開展家庭會議時,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要參入其中,這樣的家庭會議才顯得非隆重且有必要。

視每個家庭的情況而定,家庭會可以定期一個月舉辦一次,也可一週或兩週舉行一次。開展家庭會議的時間不要太長,太短和太長都是不理智的。太短的話不能將事情表達清楚,太長會消磨孩子的注意力及耐心。把握家庭會議的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庭會議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家庭會議所提倡的是一種民主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發表意見的同時就是在提高表達能力。

同時將家庭會議作為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橋樑,在家庭會議上通過孩子表示的觀點來了解孩子的想法,提高對孩子的認知。當然,在面對孩子健康,安全,學習等方面,要聽從父母的安排。

家庭會議有利於提升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頻率,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讓孩子變得民主化,促進家庭和諧,是緩和家庭關係不可多得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