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位小學生的作文火了,剛讀完第一句,多數爸爸都安靜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健康

以前説過我的一個老朋友是在小學做老師,現在已經帶了不少的學生,就在前兩天我們幾個朋友聚會的時候,他跟我們説他班級裏有一個孩子寫的作文,讓他特別的有感觸,作文的大致內容就是這個孩子想要換一個爸爸。

而想要換爸爸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父親很少陪伴他的孩子,可以説一週或者一個月的時間,孩子沒有幾天能看到自己的爸爸,所以和爸爸説話的機會更是很少,還説特別羨慕小區裏其他的孩子,晚上總能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一起玩。

我們聽到這個事情也很有想法,現在的父母不論爸爸還是媽媽,其實陪伴孩子的時間都很少,媽媽最起碼每天都能照顧孩子和孩子説話,而爸爸卻經常不見人。很多的孩子可以説都是媽媽自己帶大的,在孩子的世界裏爸爸出現的頻率簡直少之又少,就像我小的時候,就不會和自己的父親相處,因為父親工作忙,而且很嚴厲,兩個人在家的話,可能一天都不會説一句話,直到後來工作了,才慢慢的開始交流。

很多的人想法都是男人就應該在外面工作,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女人就應該顧家就好,照顧孩子。很多的父親還扮演着特別嚴厲的角色,不僅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即使有了時間也大多都是對孩子批評教育,讓孩子認真學習。孩子對父親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嚴厲這一方面,而且對父親沒有什麼温暖的印象和記憶,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會對孩子造成很多的影響。

認知錯誤

如果孩子身邊經常沒有父親,孩子只和母親長時間的相處,長大以後就不會正確的和異性相處,因為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相處經驗,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夠表達自己,所以心裏會有錯誤的認知。就像我的父親就是工作特別的忙,經常是我起來他就走了,我睡下他才剛回來,經常很久見不到人,所以我長大之後就不太會和異性交流,不知道該怎麼溝通,有時候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我卻要糾結很久,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心理錯誤

所有的孩子都是希望一個家庭是完整的,自己的爸爸媽媽都能在自己的身邊,每天都很快樂的生活,但如果自己的爸爸經常不在家,也經常不陪自己,孩子就會認為父親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得到父親的重視,所以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就像這個小學生,他的父親就不陪他一起生活,他自然覺得自己的父親不喜歡自己,就想換一個父親,能陪自己生活,陪自己散步,陪自己玩的父親。

習慣錯誤

大部分的媽媽都是很温柔的,對自己的孩子特別的包容,看到孩子有錯誤的地方也不忍心説,尤其是孩子掉了眼淚,做母親的更是心疼。所以只有媽媽經常陪孩子的家庭,孩子可能會有不好的習慣,因為自己的媽媽不忍心説,家裏又沒有人可以指出來錯誤,孩子自然不會知道這是錯的也不會改。

如果家裏的老人也在幫忙看孩子,那孩子的習慣就更不好養成了,家裏都是寵孩子的,自然沒有人説孩子錯,所以作為父親的角色也要多多陪伴孩子多多教育孩子。

不會表達

大多數中國的父親都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不會像外國人那樣總是誇獎自己的孩子或者親吻擁抱自己的孩子。如果能長時間的陪孩子,孩子是能夠在父親日常行為中發現自己的父親是愛自己的,但如果不善於表達還不陪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愛自己的,同樣自己也學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