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媽媽會發現,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小的時候都跟自己非常親密,為什麼一到青春期就開始討厭起自己了?前段時間同事去參加了孩子的家長會,家長們聚在一起説起了自己的孩子。
其中一位媽媽説,女兒最近這段時間表現的特別叛逆。以前孩子放了學之後直接回家,但現在放學之後,每天不等到九點是不會回家的,而且跟自己基本上已經沒有了任何溝通,不知道究竟是孩子變了,還是自己老了。
其實母親的這3個行為是關鍵,它決定了孩子青春期的表現。
那麼是哪3個行為呢?
1、不斷叨叨
在生活中很多母親都非常喜歡嘮叨,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家長總要在他們的耳朵邊嘮叨個沒完。雖然媽媽這樣的做法並沒有惡意,但她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是否願意聽這些唸叨,相信孩子會非常反感家長在他們耳朵旁問東問西。
2、過於強勢
在絕大多數的家長眼中,孩子只有乖巧懂事才算自己教育有道,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希望孩子能對自己言聽計從,從他們的嘴巴里,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我還不是為了你好。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強勢以及霸道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失去表達的權利,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自己更反感。
3、不會交流
寶寶小的時候,媽媽總喜歡陪他們講很多故事,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願意將所有的話都跟媽媽分享,因為有些媽媽一聽到孩子跟自己傾訴的時候,就以家長的姿態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時間一長,孩子的主動傾訴就會變成被媽媽批評以及教育,所以他們寧願找別人傾訴,也不願再與母親親近。
孩子的疏遠跟家長的做法有關,面對這充滿叛逆的特殊時期,家長應改變自己原來的教育方法。
那麼家長應怎樣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
1、調整心態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小時候對自己非常依賴,什麼都聽自己的話,但長大後似乎總想脱離自己的擺佈。於是家長往往會説孩子是白眼狼,翅膀硬了,自己必須拿出家長的態度去鎮壓他們。於是孩子一犯錯的時候,家長就指責,也許父母這樣的做法,是出於想讓孩子聽話的心態,但沒想到孩子變得更逆反。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庭有很多,其實家長首先應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那麼着急,先聽孩子説説他們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願意尊重自己的。
2、傾聽孩子的想法
小朋友長大後會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三觀,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並不是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應從正確的角度去指引孩子,學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是一個沒有想法的小嬰兒,而是一個有獨立想法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以同樣的方法與人相處。
3、學會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具備了獨立人格時,他們會想盡辦法脱離父母的控制,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覺得自己有獨立的能力。但另外一方面他們又特別衝動,做事不會想到後果,等事情發生之後又無法承擔。
因此家長應學會與孩子溝通,因為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重要前提,但家長應記住方式方法,溝通是雙向的,孩子與自己也是平等的。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當孩子進入這一階段之後,有時候一些小事在家長眼中也會像天塌了一樣,被不斷放大。家長與其用質疑的態度去曲解孩子,不如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以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