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每天都在孩子耳邊説一句悄悄話!安全感足的孩子,有多幸福?
文丨福林媽咪
結果我們走的晚了點,吃到八點半她就要接到婆婆和老公的電話,孩子睡覺前找媽媽哭得不行,要她趕緊回去。
她也知道孩子這個點兒要睡了,放心不下就回家了。
走的時候無奈的説,生了娃就沒有自由了,尤其是每天晚上,孩子不見媽媽不睡覺,所以帶娃這事兒誰都替不了她。
為啥孩子在晚上睡覺前都特別敏感,抓着媽媽不撒手呢?
黑夜會帶給孩子恐懼感,而睡前又是孩子一天當中意志力最薄弱的時候,所以孩子會特別需要安全感。
而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的,首先就是媽媽。
但是也有的寶寶,不是睡在媽媽身邊,或者是即使媽媽睡在身邊,也依然缺乏安全感。
這些孩子有經常會出現這些小動作:
1.喜歡摸着媽媽的一個身體部位
有的孩子睡在媽媽旁邊,但是會擔心媽媽隨時會走掉,所以他會有下意識的抓住媽媽的舉動,會抱着媽媽的脖子或肚子。
這説明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感比較重,他的安全感有一點缺失,或者是這個階段需要更強的安全感。只要媽媽給孩子多一點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你無條件的愛,他就可以很快調節過來。
2.喜歡抱着一個玩偶睡覺
有的寶寶喜歡抱着一個小玩偶,或者非要用一個固定的毛巾,這樣他才能睡着。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媽媽和孩子進行分離訓練期間。
這個玩具也叫做過渡性客體,起到代替媽媽的作用,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這種情況一直髮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出現戀物癖,對一個從小陪伴他的物品很難離開。
如果媽媽過早的和孩子分房睡,孩子容易出現這種分離焦慮,從而用一個不會離開自己的物體來投射感情。
3.喜歡蜷縮着睡覺
寶寶採用蜷縮姿勢睡覺,往往被認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趴睡的寶寶內心更自由,側躺式的寶寶更隨和,大字型仰卧式睡姿,預示寶寶直率外向,內心充滿安全感和幸福感,而蜷縮姿勢睡覺,説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有時候觀察娃睡熟了了沒有,發現孩子睡成“大”字,我才會放心的做自己的事兒。
不過,日本兒童交流協會的研究顯示,10個月內的寶寶超過42%都會用這種睡姿睡覺。
因為胎兒在子宮內,就是採用這種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縮姿勢的,在睡覺時,如果孩子也無意識的採用這種姿勢,説明他只有利用這種熟悉的姿勢才能獲得宮內安全感。
偶爾採用這種姿勢,説明寶寶可能是當天情緒不高,如果是經常這樣睡,就説明孩子應該是缺乏安全感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寶寶天生對安全感的需求不同,也就是説,在父母同樣的安全感的給予下,有的寶寶就滿足了,有的寶寶則不滿足,也就是有些寶寶需要更多安全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媽媽明明一直陪伴孩子,很注重安全感的培養,孩子依然顯得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些表現,不代表説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可能只是你對寶寶的瞭解不夠,給的安全感還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那麼面對這些缺乏安全感,以及對安全感需求度高的寶寶,寶媽應該怎麼做呢?
安全感的塑造是一件很走心的事,不見得是陪伴多長時間、滿足了孩子多少需求這樣的指標。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陪伴,這是最重要的。
大S有一次在節目中説,她每天回到家都會對兒子女兒説:“寶貝過來,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
孩子過來之後,她就會趴到孩子耳邊悄悄説:“寶貝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女兒會説:“好啦我知道了,你還要説多少遍啊~”
兒子會説:“謝謝媽媽,我也愛你!”
這樣愛的表達是不是很温馨?
在這樣“愛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很富足吧。
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花式表達愛,這一點非常重要。
很多父母總覺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爸爸媽媽不愛你還能愛誰呢?但是在孩子眼中,他並不知道這一點,他會因為媽媽一次不理自己而惶恐,因為媽媽誇獎別的孩子而緊張,只有大人不停的告訴他,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他才能有安全感。
對於6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寶寶,我們要多和他進行肌膚接觸,這個動作可以很好的給寶寶安全感。
一歲以上的寶寶,要多對孩子表達愛,告訴他:“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還有,眼神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什麼時候我們會感覺和一個人感情很好呢?那就是用眼神都可以交流的時候。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喜歡、愛這樣的情況,是可以通過眼睛讓對方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