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寶媽在出門時都會給孩子帶上水瓶,因為小孩子時不時地就會口渴,但出門在外並不是處處都方便買水。
比如有一次我帶寶寶出門時就忘記帶水,結果孩子吃飯時口渴了,但吃飯的地方全是各種飲料,沒有普通的白開水,本想讓孩子忍忍,結果孩子乾巴的吃不下飯,後來我們只得給孩子買了杯飲料。
當然,偶爾給孩子喝點飲料倒也無妨,但在一些地方,即使有飲料買也要付出時間等待,並非想喝就隨時能喝的。
孩子逛超市時口渴,寶媽拿着空飲料瓶結賬時被要求10倍賠償
這天,小王帶女兒去離家較遠的大型超市採購,出門時匆忙,沒給女兒帶水瓶,結果剛逛到一半,女兒就喊口渴。
平時無論是在家中或是外出,小王都沒讓女兒口渴過,可超市還不同於外面,得統一到出口處才能結賬,小王圖個方便,於是拿起一瓶飲料,讓女兒先喝着。
女兒喝飽後,大半瓶水就沒有了,於是小王將剩下的也喝了,跟隨買的東西一同到超市出口的收銀台結賬。
可誰曾想,收銀員看到空瓶後説:“這種未結賬直接先喝水的行為違反了超市的規定,麻煩您進行10倍賠償。”
小王聽到這話跟收銀員耐心地解釋説,自己和孩子只是口渴,並且也拿着空瓶主動結賬,並無不妥,但工作人員卻認為寶媽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對的,這一來二去,兩人便吵了起來,直到超市負責人趕到,問題才得到解決。
針對這件事,網友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事後,小王越想越生氣,便將此事吐槽在網上,而寶媽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
支持者認為,口渴是大事,先喝再結賬不存在違規,反而是誠信的表現,不管結滿瓶、半瓶、還是空瓶,最終結賬了就行唄。
反對者認為,只有飯店可以先吃飯後結賬,超市就是結完賬再飲用的,如果人人都因為口渴先喝,那要是都賴賬,又有誰對超市負責呢。
還有人認為,不管怎樣,超市和家長因為一瓶水吵鬧總歸是不太好,超市沒有權利要求顧客賠償十倍的飲料錢,但同樣的,寶媽在超市裏喝水也不對,給孩子樹立了一種不好的榜樣,雙方都有錯。
其實,看似簡單的喝水問題,實則是帶娃外出過程中遇到的意外之一,家長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是一次對娃的教育機會。
帶娃外出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此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 跟孩子打商量,付完款後再喝水
有時我們覺得孩子渴,真的只是家長認為,如果與孩子商量,我們先付款再喝水,恐怕孩子也都能理解,所以家長也沒有必要事事都先想着孩子。
2) 與超市工作人員提前溝通
家長凡事都要以身作則,平時我們告訴孩子要懂禮貌,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喝水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真的很渴,建議家長先與超市工作人員溝通,以避免尷尬。
3) 平日裏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即使先喝水後付款,家長也不要忘記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告訴他特例與普遍情況的區別,告訴孩子通常來説還是要遵守規則,不要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4) 遇到問題後要冷靜處理,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一旦遇到小王這種情況,家長們要冷靜處理,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積極解決,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5) 回家後跟孩子“覆盤”,抓住這次教育機會
回到家後,家長還應該抓住這次機會與孩子“覆盤”,比如出門前做好準備工作,遇事如何妥善處理等。
寫到了最後有話説: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事情,面對孩子口渴一般超市也是可以通融的,但如果真的不通融,家長也要學會尊重規則。
每日一問:你如何看待先喝水後付款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