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可怕的行為,是捨不得放手,推出保護傘孩子才能更強大
中國源遠流長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也流傳下來了很多民族文化傳統。這些文明和傳統就像是流淌在中國人身體裏的血液,無時不刻的影響着人們的行事準則。但是這些傳統中,有精華就會有糟粕。面對精華我們自然要不斷的發揚下去,是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糟粕,那我們也要毫不猶豫的丟棄。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非常強。這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有關係,有的時候甚至可以看為是民族文化。很多時候,家長們喜歡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控制,從不過多的去考慮孩子的感受。等到孩子長大了,便再將這種控制慾轉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一輩一輩無窮盡。
小燕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母親都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她真切的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和一直以來為自己的付出。恨是因為母親對自己近乎變態的控制慾,這種控制慾即便到了小燕結婚生子,也從沒有離開過哪怕一天。
小燕結婚的這一天特別歡天喜地,雖然感覺不合適,但是因為將要離開母親在獨立的房子裏面生活,小燕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連隨時因為害怕母親生而緊張的心都覺得放鬆了。可是,母女有史以來最大的爭吵也是發生在這一天。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小燕的婚紗。
小燕的婚紗很美很繁複,穿的也就格外費力。眼看着婚車要來接新娘了,婚紗還沒有穿上,小燕雖然很急,但是卻認為不是大事情,慢慢穿就好了。可是小燕的母親進來就品頭蓋臉一頓數落:當初讓你別買這麼複雜的婚紗,你不聽,當初要是聽我的,現在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婚紗難穿,怎麼不早點起來穿婚紗。沒了我是不是你就活不起了?你説你長這麼大幹點什麼能幹好?
母親的一頓數落把小燕罵懵了,她沒想到在自己一輩子最重要的一天,母親還會對自己惡言相加,複雜的婚紗怎麼了,難道這一輩子一次的選擇婚紗的機會還不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麼?婚紗沒穿上確實是因為時間不充足,可是並不是自己懶,自己凌晨三點鐘就起牀準備了,這不馬上就穿好了麼?
小燕覺得自己再也忍不下去了,於是母女倆就這麼吵了起來,以至於新婚之夜,小燕也是在眼淚中度過的,可想而知這一天小燕的心情。
其實,在現實中像小燕母親這樣的家長並不少,他們口口聲聲説着“我是為你好”,卻從人生的各個方面控制着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毫無隱私可説。
首先,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幸福感嚴重下降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控制程度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關聯。家長過於控制自己的孩子,會導致孩子的幸福感下降,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説與痛失至親的感覺很相近。足可見控制之下的孩子心情是何等的糟糕。
《圓桌派》中曾經討論一個問題很有意思: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説自己的孩子是在垃圾桶裏撿來的?竇文濤的觀點認為:這種説法雖然本意上是在逗孩子玩,但是反應出的正是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我讓你哭你就得哭,我讓你笑你就得笑。可見家長的控制慾的確是達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他們通過操縱孩子的情緒來達到自我的認同和滿足。
其次,造成孩子情緒失控,將這種控制慾傳到下一代
很多人有這種感受,當自己父母焦慮時自己也會跟着焦慮,不知所措,擔心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父母不開心了。當父母開心時,孩子也會跟着開心,他想自己的日子肯定好過了。這是何等悲哀的認識。
父母對孩子強烈的控制慾導致孩子喪失了對事情的基本判斷,他不知道自己該快樂還是該憤怒,他考慮的是在父母心中自己應該快樂還是悲傷,然後據此去表現。而這種情感控制的失調又會很明顯的表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繼續控制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這樣傳下去,想起來不禁讓人打個寒顫。
總結
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文化中,中國家庭便非常重視親情。但是這種親情卻應該有其應有的界限。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控制應該表現在引導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卻不應該是掌控,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提線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