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再給孩子餵飯了,小心給喂“廢”了!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健康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就是孩子一到吃飯就皮的不行,到處跑來跑去不肯吃飯。為了避免孩子餓肚子,一些家長,會選擇給孩子餵飯。於是家中就會有孩子在前面跑,而大人端着飯碗在後面追的畫面。

小區裏有個小男孩叫毛毛,家裏住一樓,於是在飯點就可以看到毛毛在小區裏跑,而奶奶端着飯菜追着餵飯的情景,就這樣一直喂到了幼兒園。上了幼兒園後毛毛髮現沒有人餵飯,於是每次吃飯的時候一直玩耍,偏要等到老師有空來給自己喂才吃,只是此時飯早就涼了。

為此毛毛奶奶還去幼兒園投訴孩子老師,説她不負責任,給孩子餵飯的時候都是涼的,吃壞肚子怎麼辦?這裏想吐槽一句:老師也不是隻看着你家孫子,拖到最後能不涼嗎!

平常小區裏的人也經常勸兩句:“總是給孩子餵飯也不是事兒,毛毛都三四歲了,就讓他自己吃吧!”可是老人卻説:“他自己不願意好好吃,我不喂營養不良怎麼辦?而且每次他自己吃都弄得到處都是,打掃起來太麻煩~”

現如今,毛毛已經上大班了,可是個子比較矮,身材也比較瘦小,説話的時候還有些口吃,不認真聽根本聽不懂;平常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很難完成,真的讓人擔心這孩子未來的發展。

長時間餵飯危害大,趕緊改掉這個習慣!

雖然餵飯可以讓孩子吃下這頓餐,但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而且都是重量級的,有這種習慣的家長趕緊改掉吧!

1.導致營養失衡

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一旦由家長代勞,就會讓孩子失去相關感知,最直觀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飽了,因為這個時候決定吃不吃不是孩子自己的感受,而是家長覺得孩子吃飽了就會停止餵食。於是孩子可能會吃不飽/吃太多,這很容易導致營養失衡,威脅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2.喪失吃飯樂趣

作為生物本能,吃東西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飢餓到吃飽也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體驗。而餵飯則讓孩子只是機械性的吃,失去了中間的的樂趣,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對吃飯失去興趣,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營養不良的情況。

3.影響手眼協調性

吃飯需要手、嘴、眼協同合作,所以這對於小孩子來説,吃飯也是鍛鍊手眼協調的方法之一。如果孩子一直被餵飯,那麼就得不到必要的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也會比較差。就比如有些孩子小時候一直是大人喂,等到他們大了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們就會發現他拿不住東西老是掉,還有些孩子總是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喝湯也經常會弄到衣服上。

孩子不愛吃飯,媽媽們該怎麼辦?

進食是一種本能,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飯,那麼大多是家長們慣出來的。

1.讓孩子自己吃

要儘早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比如在孩子七八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會經歷“抓握敏感期”,你會發現他們特別想要你手裏的筷子、勺子,此時不妨就給他們一把小勺子,並且鼓勵他們自己吃飯。這個時候不要擔心事後清理太麻煩,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更重要。

2.限制他的零食

有些孩子不願意吃飯是因為不餓,而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就是零食吃多了。所以如果寶寶總是喊不餓,不妨縮減他們的零食,牛奶、麪包、水果、點心等等都算。另外要記得,臨到飯點就不要再給孩子吃東西了,以免孩子在吃飯時感覺不到餓。

3.進餐時要專注

有不少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專心,喜歡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飯,其結果就是看着看着忘記了吃飯,於是大人就只能代勞幫忙餵食。所以要給孩子立規矩,吃飯的時候要專注,要提前把玩具收好、電視關掉,讓孩子吃飯時不會受到干擾。

4.固定吃飯時間

平常要告訴孩子,家裏吃飯有固定時間,如果這個時間你沒有吃飯,那麼就只能餓着肚子直到下一餐,並且中間不會提供其他食物。這其實就是告訴孩子,不及時吃飯是要承擔餓肚子的後果,這樣他們就會開始自己吃飯了。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可能喂一輩子,所以這個習慣趁早改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