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後,孩子都説“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真的如孩子説的是粗心嗎?其實不然,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呢?相信大家看完小語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後會所感悟的。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跳水運動員要參加半年後的比賽,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麼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
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説:“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
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
甚至你會説,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説:沒有粗心這回事。
我們判斷“粗心”的通常標準是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
----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那再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作對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
我們常常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説都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方法
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這樣才會在考試中能做對。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可以有哪些變化?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素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所以考試訂正時,這類題目,不妨再變形或者深究一下,舉一反三,這時會發現同學們又疑惑或者糊塗了。所以,學過,並不等於是學會,更不等於融會貫通。
解決方法
試着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這也是教學相長的意思。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你是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
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穩,還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
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以後還有機會”,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所以如果平時單元的作業100題總要錯3-5題,考試的出錯率基本會翻2-3倍。而概率因素導致平時錯誤率越高,考試時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為考試時題目的類型更加寬泛和變化多端。
解決方法
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的做題,建立錯題本。
好吧,我們再回到那位跳水運動員這兒----如果半年後他參加比賽,他現在就需要各項體能的訓練,基本動作的反覆練習--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動作也需要練得無比熟悉猶如本能,然後才有可能走上賽場。即使這樣,也不是萬無一失的。
所以放棄“粗心”這樣的説法吧,放棄“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的計劃,獲得真正提升。
獲得提升的,決不僅僅是成績,還包括審視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策略,行動力,意志力。
慢慢讀題
拿到試卷後,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
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
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就能正確運用所有的已知條件啦!那麼看錯題目,看漏條件這些事故,就徹底跟自己拜拜嘍。
演算工整
解答數學題時很多計算都會在草稿紙上進行。草稿紙嘛,又不用給別人看,所以很多同學的草稿紙就亂成一團糟。
相信孩子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遇到複雜題目,需要根據已知條件列出很多方程、計算式。
然後費勁仔細觀察這些方程,找出隱藏的關鍵信息,才能解出題目。
這時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紙上的計算過程比較整齊,乾淨醒目,那麼發現已知條件中暗含的關鍵信息就比較容易,更不會發生挪錯數字,弄錯符號等情況。解題過程自然一帆風順!
做完一道題目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來發現結果的數很難看;或者解出來要求的時間竟然是負值。
這時候就需要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那麼,乾淨整齊的草稿紙就發揮了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方便檢查!
深挖根源
有些題目老師稍稍一點撥,孩子就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啦。這些看似粗心導致的錯誤,其實是概念不清晰。
那麼,這時候不能一改了之。應該抓住小問題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運用類比,對比等方法,把相關的知識統統過一遍,徹底理清楚。
專心做題
平時練習題目,作業要重視,把它們當作考試題目看待。做題的時候先把電腦,MP3關掉,然後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
之後再去聽音樂,休息。慢慢養成專心做題,專注做事的習慣,粗心自然就會遠離孩子。
粗心是一種壞習慣,每一個人經過努力,都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需要的是自己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同時耐心的堅持。
慢慢的就能把這個壞毛病,用細心的好習慣去替換掉。細心的習慣一旦養成,粗心將徹底離開孩子。
家長們看完文章之後什麼感受呢?以後孩子粗心可不是理由,理清“粗心”這個觀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認真查找原因,制定訓練計劃,獲得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