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老母的困擾: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兒子要長大
作者 | 七七晴歌
前陣子,一位國外爸爸記錄女兒逐漸長大的視頻火了。
最開始的時候,女兒還不會走路。
可隨着女兒不斷推開爸爸的房門,逐漸從跌跌撞撞的小「肉團」,長成了漂亮可愛的小姑娘。
爸爸的小棉襖就這樣一點一點長大了!
源自微博用户@熊孩子翻車現場
網友紛紛表示,簡直太暖了。
可作為一位男孩媽媽,看完以後我只想流眼淚:蒼天啊,大地啊,千萬別讓我兒子繼續長大了啊!
不是我不願意放手,實在是他長大的畫風也太太太慘烈了!
兒子的殺傷力,往往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呈指數型增長。
小時候,他軟軟糯糯一團。
雖然時不時也會扯着嗓子哭鬧,但整體而言,初為人母的興奮還是大過了手足無措的焦慮。
特別是第一次聽兒子發出類似「媽媽」的音節。
那一刻,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感覺當媽媽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情。
但很快,我發現自己莽撞了:
「媽媽,我還要聽故事!」
「媽媽,拉好了,拉好了,快來給我擦屁股!」
「媽媽,我的萊德放哪了?」
那一聲聲深情款款的「媽媽」「媽媽」「媽媽」,簡直像是在老母親脆弱的神經上瘋狂蹦迪。
小時候,他活動範圍有限,自己放個屁都能樂好半天。
但隨着他逐漸長大,便出現了兒子日益增長的「找樂子」需求和老母親忙不迭收拾戰場的崩潰之間的矛盾——
一會兒把玩具、繪本扔滿地,一會兒又把手機和遙控器泡水裏;
不是嗚嗷亂叫地瘋跑,就是撅着屁股往冰箱上竄;
最後,除了房還沒塌,是牆也花了,地板也髒了,牀墊也垮了,好好的窗簾再也支稜不起來了。
但比起在家,我更怕的還是帶兒子出門。
這兩天看了一個新聞,説有一位媽媽帶着兒子去超市。結果一個沒看住,兒子就用手指頭給全超市的桃子挨個戳了洞。
萬般無奈的老母親,只能把這些個桃子全部買回家。
源自微博用户@未來網
同一個世界,同一款熊孩子。我能説我也有過同款經歷嗎?!
這一刻,我回想起了全家人早上煮桃粥,中午吃桃子包,下午桃子派,晚上亂燉桃,睡前再來一杯桃味奶的「好」日子……
得知我生了兒子後,閨蜜曾同情地對我説:現在這房價,以後可有你受的了。
可當兒子漸漸長大,我才發現:
買不買房的,根本不是事兒。畢竟,我感覺自己根本活不到需要給兒子買房的那一天!
更可怕的是,當兒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發現他開始逐漸「爹」化!
作為最沒用的育兒工具,孩子他爹的一大特點就是——選擇性失聰!
你叫帶娃,任由你喊得多大聲,他依舊捧着手機,一動不動;
哥們找他聚會,哪怕他正以「葛優癱」的姿勢昏昏欲睡,一個語音,下一秒就能「垂死病中驚坐起」。
現在,兒子也成了這樣!
他舉着iPad看汪汪隊,或者擺弄樂高的時候,我和他説什麼,他都充耳不聞;
可一旦他開始練琴、寫作業——
孩子他爹問我啥時候吃飯,我漫不經心地一句「快了」,立刻就能把兒子召喚到眼前。
而且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子的屎尿屁也逐漸增多了。
準備出門去補習班了,他要拉屎;
給他佈置了幾道數學練習題,他要拉屎;
作業本一攤開,他又要拉屎。
時間長了,全家最愛蹲廁所的孩子他爹都有意見了:怎麼這小子不是在拉屎,就是在拉屎的路上?!
對此,我只想呵呵一聲:
對男人這種生物而言,無論是6歲,還是36歲,屎這種寶貴的戰略性資源,當然是要「合理」地分批次用完。
最氣人的是,兒子現在一説話,我就抑制不住想打他的衝動。不是我暴躁,而是他「爹味兒」太濃了——
「為什麼週末還要做作業?」
「練20分鐘行不行?25分鐘?半個小時總行了吧!」
「一會兒就寫,一會兒就寫。」
像極了我每次要求大豬蹄子做家務的時候,他的「拒絕三連」:
「為啥你不能去?」
「鞋子可以直接放洗衣機洗不?襪子呢?內褲總可以吧!」
「放那兒吧,我一會兒就洗!」
以前,我出門去一趟超市,兒子能打七八回電話:
「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
「媽媽,我跟你説啊,鯨魚原來不是魚,你知道嗎?你什麼時候知道的?」
「媽媽,爸爸他都不配合我的遊戲規則!」
「媽媽……」
更別提去按按摩、逛逛街、做個指甲放鬆一小下,兒子分分鐘能把我的手機打到沒電,就為了質問我為什麼不帶他。
真是時時刻刻不忘提醒我:
清醒點,你還是那個在孩子的屎尿屁裏摸打滾打的老母親!
可現在,哪怕我出差個把禮拜,都接不到一個兒子主動打來的電話。
我只好借給孩子他爹打視頻的機會,想看看這臭小子心裏還有沒有我。
我問兒子想要我給他帶什麼禮物,結果沒想到他居然説:「媽,你回家就是我最好的禮物啊。」
可我咧到耳根的嘴角還沒收回來,下一秒他又説:
「嗯嗯,媽,那就先這樣吧,我一會兒還要跟東東連麥打遊戲!」
害,男人。
如今,哪怕我主動邀請他跟我一起出門逛逛街,人家都要義無反顧地拒絕:
「媽,成熟點,相信你自己可以的!」
我成不成熟不知道,反正我兒子現在,基本是熟透了。
以前,我上個廁所的功夫,他都要追到門口。
對我各種呼喊、詢問,伴隨着劇烈的敲門、撓門和捶打,簡直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兒子對我的嚮往。
源自用户@jang。
可現在,任由我在裏面看完兩集電視劇、蹲到兩腿發麻,都沒人理我了。
唯一讓我有點存在感的,大概就是孩子他爹喊兒子練琴。
不出3秒,兒子準會出現在廁所門口:「媽,好沒好啊?我也想上廁所!」
聽聽!
以前他還小的時候,都叫我「親愛的好媽媽」、「最美麗的媽媽」。
現在呢?我在他嘴裏,就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媽」。
《少年説》裏,有一個初二的女孩,「吐槽」自己的媽媽:
哪怕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甚至還有一點點熱,她的媽媽總覺得她冷,逼着她穿秋褲。
回到家,她向媽媽抱怨天氣熱,結果媽媽卻説:
「要不明天換一條秋褲」。
反正,媽媽就像一個「霸道總裁」: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其實,秋褲只是日常生活的一個小小縮影,背後藏着的實則是媽媽那顆總覺得孩子還小,照顧不好自己的心。
或許很多媽媽都是這樣:
孩子小的時候盼着他長大,可當孩子開始頂嘴了、闖禍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又會想:
如果孩子始終是小小的那一團,該有多好。
當孩子再大一點,開始變成獨當一面的大人。
他不再淚汪汪地要媽媽抱,不再是媽媽的跟屁蟲,媽媽又開始感覺失落了,止不住地想:
如果時間能停住,該有多好。
可孩子終會從頑童變成大人,時間也從來不聽媽媽的話。
父母和子女本就是一場終點相反的旅程。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源源不斷的愛,並去感受那些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愛。
趁着,孩子還沒有長大。
作者:七七晴歌,永遠飢餓,永遠無知。希望從一次次的學習裏不斷新生、野蠻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