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濕一步到位
老人們常説“人活一口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口“氣”來自於 — 脾胃!
一個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着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虛弱的人,説話無力,身體羸弱,疾病叢生。
五臟六腑的運行就像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裏,脾胃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着它們來轉。一切病都歸入到這個圓圈的運轉失常。
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養好脾胃,年齡一大各種毛病就會都蹦出來。所以,30歲不養好脾胃,60歲遭殃。
為什麼會出現“脾虛”的問題呢?
我們常説的脾虛其實指的是脾氣虛弱,引起脾臟的功能失常的變化。
在中醫理論裏,脾在人體具有兩個作用,一是運化水谷精微,即脾具有有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運化水液,即脾對水液有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
如果脾臟虛弱了,運作的功能就會導致人體出現營養障礙,甚至引發各種症狀。
如果還不知道自己的脾是否虛弱,可以觀察一下舌頭,舌頭也算是健康的“報表”。
脾胃虛弱,舌頭會有以下表現,別不當回事
1、舌頭胖大
正常情況下,舌頭不會出現滿口的現象,只有當脾胃虛弱,津液運行不暢,導致舌頭的體積變的肥大,變胖。
就會出現舌頭把整個嘴巴給撐滿的現象。
2、舌頭顏色變淡
正常情況下,舌頭的顏色應該淡紅色,當脾臟虛弱後,身體內氣血運化不足,就會導致舌頭的顏色變淡,出現泛白發黃的現象。
3、舌苔變厚
舌苔可以很好的反應脾胃的功能,當脾虛時,運化水的能力就會降低,痰濕內盛,舌苔也就會變厚,加上體內較熱,熱氣蒸騰,就會導致舌苔泛黃。
4、舌邊有齒痕
舌頭的邊緣出現齒痕,其實也是因為舌體變大、變胖引起的。
因為口腔內的容積是一定的,當舌頭變大時 ,就會受到周圍的牙齒擠壓,從而呈現出舌邊出現齒痕的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裙邊舌''。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勸你趁早遠離
1、脾怕“濕”
脾在五行中屬於“土”。按照五行的關係,土能剋制水,那脾土為何還怕水濕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以前的“築土為牆”。築牆的黃土不能過於濕潤,那樣大力促進的時候就會形成泥濘。
我們的土壤如果水太多也不能種植植物,只有濕潤適合的土壤才能種植出莊稼。如果體內水濕態勝,首先會影響到脾的正常運作。
脾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運化水濕,連自己都被水濕困擾了,哪來的精力運化水濕呢?此時便形成了我們常説的脾虛。
2、脾怕“冷”
提運化水師,通俗來講就是幫助消化食物,脾胃最喜歡温暖的環境。如果能夠得到機體陽氣的温煦着,所有的飲食消化會更加迅速充足。
如果是陰暗潮濕的環境,則飲食的消化則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夏季常吃生冷瓜果,冰凍飲品,冰鎮啤酒等等,都可能會導致脾胃受損,誘發腹痛腹瀉等問題。
另外如果一個人長期待在陰涼潮濕的起居環境,就會影響脾胃功能,脾受到寒冷影響,不能充分消化食物氣血生化不足,從而導致氣血虛弱,影響健康。
3、脾怕“鬱”
中醫認為“思傷脾”,鬱鬱寡歡,多思善慮的情緒也是脾胃非常害怕的。
多思善慮,容易引起肝鬱氣滯,也就是氣鬱肝氣鬱結,最容易傷害脾胃健康,因此避免心情鬱悶,保持心情開朗平和,更有助於脾胃健康。
以上三件事就是脾非常害怕的事情,所以想要保護脾胃健康一定要趁早避開,除此之外,脾虛也容易向你發出警告,信號一旦察覺,請及時進行調解。
脾臟不好的人,做好2件事,健脾祛濕
1、多運動健脾
現代人不喜歡運動,其實對除濕也很不利。“水濕排出體外,要麼通過發汗,要麼通過小便。”濕重的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運動,越是不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
其實,通過運動,就能使濕氣以汗水的形式直接排出來,體內運化能力好了,自然脾胃跟着就健康了。
2、多吃“二果”
夏季飲食調理應以清熱利濕,助脾運化為基本原則,下面兩種食材非常適合脾虛的朋友:
(1)赤小豆
含有石鹼酸、纖維素和皂鹼,可增加胃腸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因此可消除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等症狀。
薏米和赤小豆,這對祛濕“黃金搭檔”最常見,中醫也最常用。
想讓排濕效果翻倍的話,還可以加入茯苓、橘皮、甘草、山楂、白扁豆、黑苦蕎、大棗、山藥等,性質更為温和、平性。
(2)丁香
丁香被稱為花草藥界的“健胃劑”,能夠降逆和胃,對於胃氣上逆、胃酸胃脹,丁香有極好的效果。
其中富含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質以及齊墩果酸等,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增加消化能力。
其中的齊墩果酸對於幽門螺旋桿菌、致病性真菌、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而胃癌高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而且丁香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或者説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可以減少中藥的量,該服用丁香茶養胃。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
搭配山砂仁,一個能幫助殺菌又能增加胃黏液分泌,保護胃粘膜,一個增強腸道運動,二者相互配合,對長久的胃病也有很好的調養幫助。
長期食用具有健脾、益氣、温中、理氣、祛濕之效,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趕走濕氣的同時修復受損。
3、敲打“健脾窩”
中醫裏最獨特的健脾方法可謂穴位療法,平時點按揉足三里穴、豐隆穴、三陰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還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濕。除了點按穴位,還可以使用貼針灸,貼敷相應穴位,按揉一會,每天貼6-8小時,持續有效刺激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