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警醒世人:教育孩子一味地傾其所有,可能會“毀了”你的孩子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健康

溺愛這個話題,一直都是家長們心中熱度比較高的話題,因為很多家長都知道溺愛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但是卻往往又管不住自己,無意識的就對孩子造成了溺愛。其實,溺愛不僅僅對孩子不好,對家長自身,也是一種負面因素。

老牛的“多福”生活

老牛有三子一女,在當初的那個“兒多為耀”的年代,老牛家可謂是很受人羨慕。並且,老牛的手藝活兒做得很好,所以家裏的經濟條件就比較充裕了,老牛的愛人就一心在家帶孩子,這種男外女內的日子,過得還算是十分和諧。

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優渥,老牛愛人對帶孩子也是十分的“盡責”,平日裏能不讓孩子們勞累就不讓孩子們勞累,只想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將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

老牛愛人的做法,確實也小有成效,自己的女兒在學習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三個兒子的學習成績也是非優即良,老牛愛人看到自己的孩子都很出色,也是非常高興。

但是,老牛愛人忽視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比如感恩、分享、價值觀等等。

學習好,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雖説家裏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但畢竟是四個孩子,當義務教育階段過去,孩子上高中,尤其是上大學的時候,家裏的經濟問題就逐漸地顯現出來了。

孩子們上學的巨大開銷,逐漸讓老牛有點吃不消,不過為了孩子,兩老還是努力賺錢:老牛為了賺更多的錢,遠去他鄉。留下老牛愛人在家獨守空巢,畢竟孩子們要是回家,家裏得有人照顧。

老牛兩口的生活,因為孩子們的經濟壓力,而發生了改變,但是孩子們似乎並不理解。

而在孩子們都畢業之後,老牛心想孩子們畢業了,有能力找工作了,自己就能夠回家陪愛人了,但是老牛的二兒子非得要做生意,自己又沒有本錢,於是老牛隻好暫不回家,繼續在外面做事賺錢。

但可惜的是,二兒子空有一個想法,卻非常缺乏一些能力和經驗,導致生意屢做屢敗,硬生生地把二老的積蓄給敗光了。

其實,事情本不應該是這樣的,二兒子受到的挫敗、能力的不足、積蓄被敗光等,其實嚴格來説並不能怪孩子,而是因為家長。

過度滿足孩子,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問題。

從小到大,老牛夫婦對待孩子的理念就是儘量滿足,因為他們覺得,越是滿足孩子,那麼孩子成長的就越快,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就能夠變得更加優秀。

但其實,過度地滿足並不能夠 讓孩子變得優秀,因為物質的激發效果需要孩子充分地利用,但是過度滿足,會讓孩子忽視物質的利用率,導致物質利用率過低。

簡單的説,就是孩子對於家長的物質滿足不屑一顧,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看上一款價值3000元的無人機,家長咬着牙給孩子買了,但是孩子玩了一次就不玩了。

這其實就是一種價值觀問題,孩子無法將3000元與玩一次這個體驗良好地進行結合,從而導致物質的浪費。

另外,更遺憾的還是,家長花費3000元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或是成長,很多時候遠不如一些低價值因素給孩子帶來的積極影響。就比如,價值觀不正確的孩子,很可能會因為一個糖果而放棄3000元的無人機。

沒有感恩的心,孩子不知道家長賺錢的疾苦。

老牛愛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向來只知道付出,為什麼她會產生這樣的做法呢?

一是老牛愛人覺得老牛在外工作很辛苦,所以自己要力挽家內事物,是為盡責;

二是老牛愛人思想傳統,覺得家長就是需要照顧孩子,覺得孩子的觀念是“到年齡就會改變”的,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從而導致孩子無法對家長建立一顆感恩的心,體會不到家長的疾苦,甚至覺得照顧自己就是家長的一種責任,讓自己幹活兒才是一種失職。

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兒子屢做屢敗的原因,其實就是他心大但實力不足。這一點很好理解,二兒子從小備受溺愛,自身能力自然不足,並且自己做什麼錯事的話,還有媽媽給自己“擦屁股”,所以二兒子就將很多事情看得簡單了。

而進入社會之後,社會中可沒有“媽媽”,所以二兒子註定會失敗,他的失敗,和家長的溺愛是存在直接關係的。

生前獨居,死後厚葬,子女們“孝”起來真好看。

孩子們大學畢業之後,因為工作等原因各奔東西,老牛仍舊在外為孩子們的事業啓動資金而奮鬥,老牛愛人一個人在家獨守空房。

終有一日,鄰居來老牛家借醬油的時候,才發現老牛愛人已經身亡。

子女們聽到母親身亡的消息,也是立馬趕來為母親奔喪,喪事操辦了整整七天,聲勢浩大,很多人都以為他們非常孝順。

但只有老牛的鄰居們才知道,這幾個孩子,打從畢業之後基本上就不回來了,甚至整月整月的連個電話都沒有,就連老牛的愛人去世了,也是從別人嘴裏告知才知道的,這樣的子女談得上孝順嗎?

結語

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不僅僅在學習上,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力、觀念、意識、道德等,不要讓老牛愛人的悲劇重現,不要讓孩子們只有在老人去世之後才知道“孝”道。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