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就像我們的身體內的“金字塔”,主要起着運化的作用,若是脾出問題了,那麼就會影響水液的正常運轉,就會導致水濕堆積在身體裏,引起脾虛濕重,然而一旦脾虛濕重,就會威脅到我們的健康,產生一系列疾病。
一、脾虛濕重,往往會給身體造成這些傷害:
1、食慾不振:脾臟受損,消化、吸收能力會下降,使人的食慾容易下降,吃了東西會覺得飽,沒有食慾。
2、身體浮腫:痰濕在體內,會加重損害脾臟的運輸功能,那麼體內的水分就會增加,身體容易浮腫、虛胖。
3、關節損傷: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形成寒濕,引發炎症,引起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4、上廁所:如果脾虛,水分過多,大便次數會增多,總會感到排不淨,而且大便也容易粘在馬桶上。
二、如何判斷自己脾虛濕氣重?主要是看這些情況是否會發生:
1、月經不調,白帶變多;
2、舌苔厚,齒痕明顯,口氣重;
3、頭髮容易出油,或者脱髮;
4、臉上長痘多,油光滿面;
5、總是感到疲憊無力,身體沉重;
6、睡覺容易流口水;
7、有濕疹或者汗皰疹;
8、身材虛胖,水腫,有小肚子,很難減下來。
三、脾虛“對手”已發現,不是紅棗,若敞開吃,健脾祛濕寒,脾更舒坦
中醫認為脾臟是主要的轉運體。如果脾不足,運輸不好,水濕就會內停。因此,健脾是祛濕的關鍵。古籍《百草養生》中記載有一個健脾祛濕寒的小金方,準備: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大麥、橘皮、紅豆、梔子、甘草、苦蕎等適量,一起洗淨後悶泡飲用即可,可健脾祛濕、養護脾臟,將濕氣排出體外,讓身體更健康更輕鬆。
薏苡仁、赤小豆、芡實是健脾祛濕的“前三名”,薏苡仁被《本草綱目》記載有祛風祛濕、健脾利濕的作用,赤小豆能健脾利胃、消水腫、利水濕,芡實可補中益氣、補脾止泄;大麥可健脾胃、助消化;橘皮可暖脾燥濕、止咳化痰;其他食材也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很適合脾虛濕重的人,脾會更舒坦。
四、另外,再堅持三點,脾也會更健康:
1、注意作息規律
很多人不知道,經常熬夜也會影響脾的健康的,若是長期熬夜,會影響脾的轉化,長期這樣下來,脾會更加虛弱,所以還是要注意保持作息規律,好好休息,每天睡夠7到8小時就更好了。
2、堅持鍛鍊
經常久坐不動,脾往往更容易虛弱,為了自己的健康,建議平時有空就多鍛鍊身體,經常鍛鍊身體,除了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能促進身體排汗排濕,讓脾更健康,身體也會更加輕鬆,運動方式也可以選擇簡單一些的如跑步、跳舞、打球即可。
3、吹乾頭髮
很多人白天忙着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洗頭,但是往往很多人比較懶,頭髮沒吹乾就入睡了,這樣是很容易導致濕氣進入體內的,尤其是女孩子,這方面更不能懶,平時洗完頭還是建議吹乾之後再入睡,這樣對自己的健康才更好。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