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這個方子就像一張網,能將一切病一網打盡,這是古人説的。清代著名醫學家汪訒庵稱之為“解表温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一方統治多病,惟活法者變而通之”。“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所有的疾病,都離不開這“五積”,而這個方子能把這些“積”全部散掉。這“五積”雖然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但只要身體不夠健康或者是亞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個或兩個“積”。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濕,口氣大的多半有食積,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氣積,經常喝冷飲吃生冷食物的體內會有寒氣,跌打損傷、氣滯嚴重常有血積。
或問“症瘕(囊腫、腫瘤)”能治嗎?能。因為“症瘕”就是寒濕、瘀血凝積形成的。
如果腹部積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湯,那麼,如果積滯在臟腑、經絡、血脈,甚至在四肢、頭腦,就要用五積散。五積散既能治療飲食過度引起的疳積,也能治療各類瘤結包塊。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下面把5種“積”分別説一下。
寒積,指體內寒邪滯結的病證。《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積,感傷寒冷成積,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將物頂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於體內寒氣積聚在一起,寒氣過盛發展而成的。症狀為陽氣不達四肢手腳會常年冰冷,腸寒便溏,女性會有宮寒、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
食積又稱積滯。多由食物在胃裏沒有完全消化引起。臨牀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主要表現為口臭、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者酸臭、噯氣酸腐、肚腹脹熱等。
氣積也叫氣滯,是指氣的流通不暢,鬱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可因飲食邪氣或七情鬱結而致;亦可因體弱氣虛不運而引起。隨所滯之臟腑經絡而出現不同症狀。氣滯於脾則胃納減少,脹滿疼痛,氣滯於肝則肝氣橫逆,脅痛易怒,氣滯於肺則肺氣不清,痰多喘咳。氣滯的表現雖然各不一樣,但共同的特點不外悶、脹、疼痛。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血積,凡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都叫血瘀。
疼痛如針刺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常在夜間加劇。腫塊在體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內者,堅硬按之不移,又稱之為疤積。出血反覆不止,色澤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膚微小血脈絲狀如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婦女常見經閉。舌質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象細澀,總之以痛、紫、瘀、塊、澀為特點。
痰積為九積之一,指痰濁積聚於胸膈之積證。是由體虛復感外邪,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內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牀特徵的一類病證。朱丹溪謂:“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為寒熱腫痛,為痞膈,為壅塞;或胸脅間漉漉有聲;或背心一片常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有句順口溜:五積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無病,防風通聖。前半句是説五積散這個方子使用面非常廣,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後半句是説防風通聖散是個既能預防又能治療的藥物。平時沒有病,也可以適當地服用,用以疏風通腸,將體內的濁濕排出去。如果出現痤瘡、便秘等上火的熱證直接可以服用。
五積散,出自唐《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又名異功五積散和熟料五積散。
蒼朮、桔梗各二十兩,枳殼、陳皮各六兩,芍藥、白芷、川芎、當歸、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兩,厚朴、乾薑(炮)各四兩,麻黃六兩。一兩合30克。
上藥研粗末,水煎,加生薑,熱服。成人一般用4錢,加水適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湯劑參考量:蒼朮15克、桔梗15克,枳殼9克、陳皮9克,芍藥5克、白芷5克、川芎5克、當歸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乾薑6克、麻黃6克。
功效:發表温裏,順氣化痰,活血消積。
本方主治範圍廣泛,凡表裏內外、臟腑經絡之寒濕陰邪,皆能治療。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臨牀以寒熱無汗、胸腹脹滿、苔白膩、脈沉遲為辨證要點。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證,症見身熱無汗,頭痛身疼,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以及婦女血氣不和,心腹疼痛,月經不調,苔白膩,脈沉遲。
現在用於治療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產後發熱、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無力、痛經、閉經、癥瘕、纏腰火丹等病症。
當代中醫藥學家葉橘泉先生用五積散的適應症是:
1、胃內停滯寒飲宿食,胃痛,或嘔吐,脘腹脹滿,或胃內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攣急痛,疝氣上衝,或冷氣攻衝,嘔吐,飲食不能下,上熱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婦人血氣不調,月經不勻,或痛經,白帶下,腰以下冷痛,脈沉遲者。
4、咳嗽氣喘,動悸迫促,胸內苦悶痞塞,喉間痰涎擁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攣急痛,脈沉實有力者。
5、風寒濕痹,筋骨痛,跌打宿傷,腰脊冷痛,腳氣,腳膝拘攣疼痛,疝氣腹中冷痛,或遇冷則發病,腰腳冷感者。
6、感冒風寒,惡寒頭痛,不發熱,全身疼痛,胸悶,咳嗽氣逆,或腹痛,脈實無汗者。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説:“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這個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注意:素體陰虛或濕熱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積散方解
方中重用蒼朮,既解表又燥濕,配厚朴,合陳皮、甘草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濕、健脾助運,以消濕積。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為二陳湯,行氣燥濕化痰,以消痰積。
麻黃、白芷辛温發汗解表以散外寒,乾薑、肉桂辛熱温裏以祛內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積。
當歸、芍藥、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積。這是大半個四物湯去了熟地。
桔梗、枳殼升降氣機,理氣寬胸,善行氣積,並可助化痰除濕;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收表裏同治、散寒温裏、氣血痰濕並行之功,使脾運復健,氣機通暢,痰消濕化,血脈調和,諸症得解。
這個藥,過去藥店都有賣的,現在藥店基本找不到了。這麼好用的藥,不知為什麼藥廠不生產。還有應用廣泛的烏梅丸也是這種情況,難道藥廠只認為是“驅蟲藥”?
五積散方子用量比較大,可以按照比例縮減自行加工。
宋代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雲:“五積散治太陰傷寒,脾胃不和及有積聚腹痛”者。
嚴用和《濟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強拘急,惡寒或腹痛;又治傷寒發熱,頭疼惡風,內傷生冷,胸膈脹滿,風寒濕氣客於經絡,腰腳痠痛及婦人難產,血滯不通,月候不調。”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明代龔信父子合編《古今醫鑑》雲:“五積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陰經等症”,用治傷寒之陰證。
清代陳修圓《時方妙用》雲:“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內外不和,外則寒氣凝於毛皮,內則垢濁停於中脘,當審其體之虛實而施治……實者宜五積散。”又《時方歌括》雲:“表裏俱寒,外而頭項強痛,內而肚腹亦痛,較桂枝證更甚者,服此湯。”如本方去麻黃,酒煎服,治痢後鶴膝風甚效雲。
雲南名醫來春茂先生當年在農村走街串巷,經常用五積散為貧苦百姓治病,花錢少,見效快,頗受民眾歡迎。
五積散是個又好又便宜的方子,發表温裏,順氣化痰,活血消積,可惜現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它,不要把這個治病秘方束之高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便宜又好用的古方,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通通都消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