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文 | 任平生

“女兒叫我帶她看看醫生。

她已經好幾天晚上睡不好覺,感覺有點抑鬱了。”

親戚雪兒曾無助地告訴我她在教育上的困境。

她家正上初三的女兒,

在家上了一段時間網課,

一直按要求聽課、做作業,

沒怎麼出門。

在這半年以來,

女兒雖然時常得到“優秀”的評價,

但她卻覺得自己的狀態越來越不好。

她發現孩子這段時間,

吃飯特別少,

話也變得很少。

她很擔心,

不知道要怎麼做。

我建議她,

最近多帶女兒出去走走。

曾經,

我也不知道帶孩子在户外多走走究竟有多大的好處。

直到後來,

我在週末時常帶着孩子去爬山,

我發現孩子每週變得活潑多了,

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

在户外撒過歡之後,

他開始讓我每週都帶着他出行。

看完這篇文章,

你就會知道,

經常宅在家,

和時常在外邊撒歡玩樂的孩子,

無論是在心理還是在身體上,

都有着極大的不同。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長期在家和長期在外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朋友玲子的孩子在暑假期間不怎麼出門,

不僅變胖了,

脾氣還變得十分古怪。

在家裏誰都不敢惹他,

稍微不如意,

就把玩具弄滿一屋子。

家人都小心翼翼哄着她。

我是能猜到大概原因的:

大人怕孩子夏天出門會被曬黑,

覺得還不如自己在家多上點課呢?

可孩子卻在這種管教下,

會變得越來越閉塞,心情也越發糟糕。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李玫瑾就曾建議:

不要讓孩子一天到晚呆家裏學習,

不然他的大腦高度興奮,

小腦得不到刺激。

腦部神經沒有興奮透,

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太多家長可能不知道,

孩子叛逆、容易發脾氣的一個原因,

就是經常把他關在家裏。

孩子的調節功能並不如成年人優秀。

在孩子3-4歲的時候,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保持時間大概是3-5分鐘。

到了7-10歲,

注意力大概為20-30分鐘左右。

每天十幾個小時面對電腦和手機基本不與外界接觸,

腦力和視力不僅容易極度疲勞,

還容易因為過度消耗自控力,

讓孩子產生崩潰感。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曾有一項研究表明,

長時間過着居家生活的人

心理健康狀況出現了很大變化,

有7成以上的人都出現了無聊害怕的負面情緒。

還有大約3成的被調查者,

都認為自己的認知狀態出現了問題:

長時間處於放空狀態,

也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

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

也就是説,

長時間處於單調的環境中。

不僅會影響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孩子多出門運動,身心才能更健康

曾有一個江蘇省高考狀元,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

現在是腦科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專家。

他在一則視頻中説:

“我當初能考上清華,多虧了我的高中班主任!”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為什麼?

因為在他上高中之後,

他的班主任就天天帶他們去踢球。

而等他上了清華大學,

開始研究了腦科學之後,

他才明白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臨牀心理學家勞倫斯就曾提到:

如果您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每天安排一個小時做一個自我調節的遊戲——跳躍。

兒童在運動後,

血清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會改變。

多巴胺可以讓孩子保持亢奮的學習狀態;

血清素可以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提高記憶力;

腎上激素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

上課更專心。

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雷迪在《體育改變大腦》一書中提到:

運動後人們的詞彙學習速度,

比運動前提高了20%。

也就是説,

堅持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意志力。

還能讓孩子的智力和反應能力得到提升。

而且相關研究顯示:

每週三到四次體育鍛煉,

可以使腦內的海馬狀突起變大,

這部分區域主管學習和記憶的小馬達,

越發達,孩子就越聰明,

這一切也有利於孩子去處理更為複雜的事情。

而且適當的户外活動,

有利於孩子的視力健康,

讓孩子患近視的風險也變得更低。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外出行走,帶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健康

在許多年前,

理查德·洛夫就曾提出過"自然缺陷"的概念。

也就是説,

童年接觸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好處,

也會直接反映在成年期的心理健康狀況中。

相關研究顯示,

在綠色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兒童,

患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的風險要低55%。

大自然對人的情緒和身體都有療愈作用,

在充滿植被和水的景觀,

人類會對自己有一種天然的認可,

也會更加靠近自己的初心,

迴歸真實的自我。

而相關研究顯示,

那些喜歡進行户外活動的人,

哪怕只是出門散步聊天,

也會比長時間待在家裏的人更加健康樂觀。

户外活動除了對情緒有療愈作用,

其實也可以對孩子的思維成長帶來很大幫助。

意大利一位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老師曾説過:

"來自智力的東西沒有一件不是來自感官。"

豐富的户外生活,

可以幫助孩子促進"感官體驗"。

這對成長非常有作用。

有一個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過程是這樣:

將一胎所生的小白鼠平均分成了三組,

一組在純鐵籠的環境中,

而另一組則在相對貧乏的環境中生活,

還有一組則在光線充足、設備齊全,

外界刺激相對豐富的多元環境中生活。

最後的結果顯示,

在外界刺激相對豐富的感官環境中生活的老鼠,

會更加機靈好動,

而在刺激匱乏的環境中生活的老鼠,

則顯得遲鈍,不愛動,

因為他們大腦皮層更重且更厚。

對於孩子來説,

3-6歲時,

是幼兒發展感官功能最重要的時期,

而幼兒大腦的發育和智力,

都和感官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去年端午節,

我帶着3歲的女兒去了上海三日遊,

一路上,

我做規劃,

帶孩子看各種風景,

雖然很累,可卻從未後悔。

因為出去玩了一趟後,

孩子突然會説好多話。

每看到一個新鮮事物,

就開始絮絮叨叨自己的想法。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旅行中的豐富經歷,

恰好能為孩子提供良性豐富的感官刺激。

大腦越是被刺激,

掌控着思維的神經也更具靈活性。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讓孩子頭腦、手腳,都充分動起來

小男孩辛巴,

因為爸爸的工作關係,

從3歲開始,

就跟着父親走南闖北,

去過南極,也深入過亞馬遜雨林。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户外旅行,

帶給辛巴的,

不僅是好的體魄,也有足夠開闊的眼界。

不到十歲的他,

在鏡頭面前有着很強的表現力。

孩子的成長,

當然並不侷限於校園和課堂,

而是可以貫穿在整個户外活動的過程中。

1、從周圍10公里開始,邊玩邊學。

從家附近開始旅行,

周圍十公里以內的公園、書店都非常值得一去。

2、出行時準備好工具。

幫孩子準備好探索自然的工具。

比如放大鏡、適合收集植物昆蟲的袋子和盒子、望遠鏡、指南針。

3、教會孩子做旅行攻略。

長途旅行時,

讓孩子尋找自己喜歡的目的地。

和孩子一起翻閲相關資料,

瞭解某地的風景名勝、歷史風物、民俗習慣等。

讓孩子學會策劃旅行中的各個環節。

在過程中,

便已滿是收穫。

4、引導孩子完成旅行日記。

每次出行時,

可以根據孩子當下的語文或者歷史課程來選擇目的地,

回去後引導孩子完成旅行日記。

5、將運動培養成孩子的一項習慣。

4歲之前孩子沒有發育成熟,不宜運動。

但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

引導他體驗、探索各種身體活動。

4-6歲,最適合孩子的運動方式是走、跑。

6歲之後,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滑雪、游泳、騎車、踢球,都可以嘗試。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內向靦腆的孩子,

適合充滿競爭感、團隊精神的球類運動,

鍛鍊孩子的同時,

還能提高社交力,

幫助孩子釋放過多的緊張。

攻擊性強的孩子適合靜態運動。

比如芭蕾、太極、爬山,

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改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還可以使他在運動後變得更安靜,更專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

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帶着孩子去從未去過的道路或村莊裏,

探索未知的世界,

帶孩子在一場一場的户外活動中釋放壓力,

他們必將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

—— End ——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把自己變成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4 字。

轉載請註明: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