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聰明的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怪癖”,表現得跟常人不一樣,説的也是,如果跟平常人無異的話,也就隱沒於大眾了。過於誇張的描述當然都發生在電影電視中,在生活中還是平凡人居多,哪怕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癖好,也只能一起生活才看得出來。並且,我們國人自古以來追隨的就是合羣,特立獨行是不被贊成的,所以很多人也會為了和別人一樣而一樣。
只是在關於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最好不要抱着這樣的心理,孩子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個性,尤其是從小表現出高智商的孩子,不要強行用家長認為的標準去糾正孩子。孩子年齡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空間,智商越高,這些“怪癖”就越明顯,家長可別誤解了小天才。
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注意力
小孩子如果專注力不夠,或者上課時左顧右盼,就會被老師或者家長提醒警告,認為這是心不在焉的表現。但家長要分清的是孩子是因為什麼突然變得興趣高漲,容易被吸引走目光。
有很多孩子不喜歡接受新事物,比如新的玩具,新奇的物品等,但是也有的孩子更容易被這類新鮮事物所吸引。高智商的孩子就很樂於接受新事物,一直都處在固定的沒有變化的環境中,孩子也非常渴望新奇事物的刺激。
這並不是喜新厭舊,而是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快速掌握和理解現有的事物和狀態之後,孩子就會自動研究更有新鮮感的事物。
孩子常常一個人發呆
侄子小時候就因為發呆被嫂子劃到了“呆頭呆腦”小孩的隊伍裏,因為那時候院裏的小孩都是蹦蹦跳跳的,只有他一坐就是大半天。不是盯着陽台上的草草,就是盯着窗台上的鳥吃食,要不然就是喜歡看着外面來往的車輛。一開始家人都覺得是不是把這孩子困在家裏太過分了,可是他也不樂意出去玩。
後來侄子老是問我,知不知道鳥吃飽了叫聲有什麼不同,外面卡車和小車拐彎的時候一樣不一樣,問得煩了我就説他是十萬個為什麼。原來他是為了跟我炫耀我不知道的他知道,而這些東西都是他發呆觀察的時候瞭解的。
看起來孩子可能呆呆的,但是他在沉下心投入的時候,大人不知道其實孩子小腦瓜里正在進行着大腦風暴。
這些“怪癖”代表了孩子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成人之所以認為兒童的行為是《怪癖》,是因為這些行為是成人無法理解的,但這些《怪癖》所暗含的只是兒童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於兒童。它雖然充滿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卻不可避免地成為思維固化的原因。孩子的大腦很小,充滿幻想和跳躍的思維。成年人可以嘗試交流和理解,但不要盲目地停止和誤解他們聰明的寶寶。
你家孩子也有什麼“怪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