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歷史上人類由猿進化而來,每個人都要經歷出生、嬰幼兒、童年、少年、中年、老年這樣一個成長衰老的過程。在嬰兒到孩童時期,我們從牙牙學語的小幼兒漸漸長成口齒清晰的小孩子,這個時期是最可愛最天真的。到了十多歲的少年時期,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叛逆,也會相對獨立,父母長輩也對我們有了期盼。然後慢慢的,我們成家立業,到了人生最長的階段,中年時期,我們成為了家庭的頂樑柱,為自己的孩子撐死一片天,為老去的父母做好養老的後盾。最後,我們步入老年階段,看着自己的子女兒孫忙碌,替他們幫忙或者操心。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階段,只是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所以每個階段的經歷也不太一樣。我們可能更喜歡中年以前的階段,無憂無慮,沒有太大的煩惱和壓力。有些人也羨慕老年生活,什麼都不用做,每天只管一日三餐,然後再做做其他事情。但是到了老年時期,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順心。老年人過完了大半生,看過了人間百態,也經歷大起大落,曾經的他們也是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少年,只是經過歲月的長河使他們變成垂暮老人。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為什麼説老人是條龍?人老了之後行動不便,思維也沒那麼快,有些更成為後代的負擔,但他始終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對於家族和後人的前景也是有發言和決定權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條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輩也綜合或者總結了老年人的為人處世
相關經驗,還編了一些俗語或者諺語並流傳至今。雖然這些短語看起來非常平凡,實際上它也是深深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真實情況,也道出了社會上常見的人文情況,畢竟是從實踐中總結的。比如有一條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老人是條龍”是參照什麼依據得來的呢?縱觀歷朝歷代,在結合當時封建社會的背景,“龍”是統一對老人的尊稱,主要特指男性。封建王朝的階級森嚴,他們講究長幼有序,把孝放在第一位,必須要尊敬長輩。而龍在古代也象徵着地位尊貴之人,比如帝王,帝王的孩子稱之為龍子。而且老年人活了那麼大的歲數,見過的世面經歷的事情肯定比年輕人多,所以就以“龍”代指老人,為表達尊敬的意思。上半句看起來是非常褒義的,是在誇獎老人。但是下一句,畫風急轉直下,變成了貶義,有點虧損的意思。“老人是條龍”下半句是“向誰誰家窮”,這半句主要是將一些老年人的某些舉動或者行為會影響到原生家庭。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一、過於溺愛在古代,一個家庭有很多孩子,做父母的也做不到對每個孩子都一樣,端不平這碗水。而且對於最小的孩子總是會給予
最多的疼愛,凡事都認為他小,哥哥姐姐應該讓着他,父母應該多關照他。這樣就會讓被溺愛的人沒有一個正常的界限,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好,嚴重一點的甚至喪失對事物的判斷和生活的能力。也會讓其他沒有被平等對待的孩子產生異樣的情緒,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就如歷史上的一些真實事件,秦朝時,秦始皇偏愛扶蘇,讓本就心胸不寬廣的胡亥瘋狂嫉妒,最後謀權篡位,處死扶蘇;三國時期,曹操偏愛曹植,認為他有文采,有格局。而曹丕經常被拿來與曹植比較,事事不如曹植好,常常被曹操訓斥,導致曹丕心生妒忌,最後將曹植殺害。
二、偏心在生活中,尤其是二胎家庭,可能很多人有都這樣的感受,大人們更喜歡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最常見的就是性別上的偏心,重男輕女,現在很多影視劇也會反映這個問題。被偏心的人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會有很多人一把年紀了還無所事事當啃老族,要麼就指使父母壓窄其他兄弟姐妹。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當父母的總有這種思想,就是偏向弱勢的一方,認為他家條件不好,其他條件不錯的兄弟姐妹應該多幫襯。但是中國有句老話“親兄弟明算賬”、“救急不救窮”,條件不好只是一時的,要自己去努力奮鬥才能改善生活,不是靠別人幫忙,幫忙都只是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一直依賴別人的幫助,當一個寄生蟲,早晚會拖垮別人,自己也喪失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三、被比較相信很多人童年最討厭的人都是別人家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也一樣。很多老人沒事總喜歡湊在一起聊家長裏短
,免不了要相互説下自己兒女的情況,也會相互比較。有些朋友童年就沒有脱離被比較、被鞭策或者否定的陰影,成家立業之後還繼續被這個陰影籠罩着。如果説他生活的
很好倒也沒什麼,生活的不如意,肯定會將一部分怨氣分散給老人,認為現在的不如意都是因為老人沒事比較來比較去,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而導致的。這樣很影響家庭和睦,也會給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帶來一定干擾。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結語中國還有句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寶”有褒義也有貶義。有的老人事事為子女着想,對每一個孩子都公平對待,讓每個家庭相處和睦愉快,這是歡樂的寶。有些老人就集結了以上説的三點,過於偏愛或者與別的家庭進行對比,讓子女心累不已,自然事事不順心,家庭相處不和睦,故而向誰誰家倒,這是惹事的寶。所以,當父母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有失偏頗,要給後代樹立一個值得學習的好榜樣。在孩子的教育上也要做到面面俱到,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有更寬泛的認知和更堅強獨立的思想。不要事事幹預孩子的想法,這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想法不被肯定,自己不受重視。只有自己以身作則,一碗水端平,才不會有向誰誰家倒的情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3 字。

轉載請註明: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