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第一次嘗試自己洗腳,半小時內反覆做這動作,媽媽差點笑岔氣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包辦太多,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意識不足,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如何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能力,是目前很多家長需要學習的。
執筆:張蒙
編輯:壹拾貳
定稿:蘇子後
很多媽媽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會慢慢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上廁所等。掌握了這些技能,孩子上學後不僅能讓父母放心,還給老師們減輕了工作。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但是有的寶寶年齡太小,自己動手的能力還沒有完全養成,經常會做出一些讓爸爸媽媽哭笑不得的事來。
最近,一位寶媽分享孩子洗腳時的視頻火了。寶寶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這位寶媽為了鍛鍊兒子的獨立能力,給他佈置了一項“艱鉅任務”——自己洗腳。
畢竟是小孩第一次自己洗,為了安全起見,寶媽把熱水、毛巾、盆都準備好了,並讓寶寶在小板凳上坐好,告訴他洗完腳自己用毛巾擦乾就行了。結果半個小時過去了,寶寶還沒有從衞生間裏出來。
寶媽跑進去一看,差點笑岔氣。原來寶寶一隻腳泡在盆裏,正在努力地擦另一隻腳,好不容易擦完了又伸進盆裏,換一隻繼續擦,這樣一直重複着,擦了半天兩隻腳還是濕的。
寶寶並沒有意識到不對勁,還擦得非常認真,嘴裏像是在唸叨:“怎麼沒完沒呢?”媽媽在一旁笑出了聲,沒想到這麼一件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解決的事居然還鬧了一出烏龍。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真不少,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寶寶的能力是一步步慢慢掌握的,爸爸媽媽一定要擺正心態,積極引導。
1、儘可能地給他們創造鍛鍊的機會
一項能力的掌握往往需要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只有從一開始就做得多,做得熟,後面才能養成習慣。
所以家長們應儘可能地給寶寶們多的鍛鍊機會,平時在生活中碰到他們能自己動手完成的事情,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己獨立去完成。即使做的不好,也無需過多苛責,因為過程比結果重要,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能夠從失敗的教訓中吸取下一次的經驗。
2、家長樹立“榜樣精神”,起帶頭作用
在鍛鍊寶寶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積極地起到帶頭作用。比如在要求孩子獨立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也是自己動手做的,相信你也能行。
然後跟孩子傳授一下自己做這件事的經驗,這樣孩子會更容易去模仿和學習,從而慢慢形成自己動手獨立完成事情的習慣。
3、用鼓勵和引導代替數落和分擔
孩子學會獨立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剛開始由於自身能力的不足,往往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
這個時候父母最好不要一味地去數落他們,或者非常急躁地去幫他們分擔甚至解決問題,這種做法是無法對孩子起到鍛鍊作用的,很有可能還會讓他們對父母產生更強的依賴感。
家長應該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儘量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去解決,能更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4、循序漸進,逐步形成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習慣和能力是在生活中逐步養成和掌握的。在決定培養孩子獨立的初期,家長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耐心,而不是給他們佈置高強度的學習或工作。
要讓孩子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成是每個人身上必須擁有的特性,並非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任務。
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應及早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們在學校、社會里能夠更好的立足。
你們家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的呢?有沒有鬧過類似的笑話?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