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給我生個哥哥吧?”當女兒説出這句話後,家裏所有人都笑翻了!
笑完後紛紛向女兒解釋:你媽媽再生寶寶,也只能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哥哥姐姐肯定不可能了,因為你就是小寶寶的姐姐啦~
雖然女兒似懂非懂,但這也不妨礙她加入“催生大軍”……
從此,女兒只要看見小嬰兒、或者玩玩具的時候,都會對我説一句:“媽媽,給我生個弟弟妹妹吧?”
本以為是孩子的一時興起,但是説多了我突然意識到,這應該不是女兒一拍腦門的決定,而是真的特別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
而寶寶説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其實會讓身為父母的我們慚愧不已……
一、“媽媽,你給我生個弟弟妹妹吧?”
你聽懂寶寶的潛台詞了嗎?
當初步判斷孩子不是開玩笑,而是認真的要求。我便找了個機會問女兒:“你為啥想要個弟弟妹妹?你要知道有弟弟妹妹後,你的玩具以後也要分享給你弟弟或妹妹玩。”
“可以啊~”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
接着邊玩玩具邊嘟囔一句:“有了弟弟妹妹後,我就不會纏着你和爸爸陪我玩了……”
聽完女兒的回答,我心裏瞬間一緊!之後便愧疚不已……
隨着時代的發展,雖然我們都認識到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更明白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可但談起陪伴,作為父母往往是滿滿愧疚與無奈……
因為被工作的繁忙,家中的瑣事纏身,即便好不容易抽空陪娃,也會常常因為身心俱疲,情緒低落,讓陪伴質量大打折扣。
至於為啥孩子會有讓父母生個弟弟妹妹的想法,可能是由於父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陪伴,讓孩子一次次失望。
回想之前和女兒的相處,我才發現當我們陪伴孩子時,常常因為家庭和工作的瑣事無法做到真正意義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説的比較多的話就是:“媽媽要忙工作了,你自己玩會兒。”、“爸爸接個電話,別打擾爸爸”、“爸爸媽媽要做飯了,你自己看看書或玩會兒手機。”
正是因為這種的「低質量陪伴」,才讓孩子萌生想要一個弟弟妹妹做自己玩伴的想法……
陪伴,顧名思義就是陪同作伴,就像夥伴、伴侶一樣彼此尊重、分享和付出,以及一同成長。
陪伴不是無時無刻的陪着,而是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的過程;
陪伴不是娃在旁邊玩,而你在追劇、玩遊戲;
不是你犧牲自我,時刻盯着娃還不忘指手劃腳;
更不是寶寶在專心玩玩具,你一會兒喂口飯,一會兒遞個水果。
而是在每一次陪伴時,全身心投入進去,用自己的童真去感知孩子的內心,融洽的溝通和相處。
真的!有時候我們根本配不上叫陪伴,而是叫陪着……
二、低質量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幼時的經歷對未來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你陪在寶寶身邊卻做着其他事情,不與寶寶交流和溝通,不關注寶寶的行為舉動。
這種低質量陪伴,只會讓寶寶誤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粑粑麻麻才對自己才愛答不理。
若長時間讓寶寶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只會削弱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更加沒有安全感!
這種心理一旦根深蒂固,嬰幼兒時期容易特別依戀父母,非常恐懼父母的離開。等寶寶長大了、戀愛了也容易患得患失,參加工作了也不敢輕易挑戰困難,影響了寶寶的一生。
所以,我們在陪伴的寶寶時候,一定要專心點。不要將精力分給手機、電視和工作。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還要做到積極回應,看到寶寶好的行為及時鼓勵,不當的行為及時糾正。
都説低質量的長期陪伴,不如高質量的短期相處。
只要每天高質量陪伴寶寶半個小時,就會比你24小時低質量陪在寶寶身邊要強。
因為在這半個小時內,寶寶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呵護,會極大的增強了寶寶自信心。
三、這樣陪娃才能提高陪伴質量
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合理、適時的高效陪伴尤為重要。因為陪伴不是時間的付出,而是真心的付出。低效的24小時陪着,不如高效的10分鐘陪伴。
所以在工作、生活兩不誤的情況下,用心的父母會去探索各種高質量陪伴的遊戲。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3種可增進親子關係的陪伴遊戲。
1、YES、NO 和 WHY 的遊戲
每晚睡覺前,關上燈,躺在牀上和孩子做這個遊戲:
一方提出問題,另一方回答yes或no,並給出理由。
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鍛鍊孩子的邏輯判斷能力。
同時,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能探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多去了解和理解孩子,幫助孩子獲得正確的認知。比如:
“我問娃喜歡某老師嗎?”
她答:“NO!因為老師上課時,小朋友站起來,老師會大聲讓小朋友坐下來。老師對小朋友不友好,我不喜歡她。”
輪到她提問時,她問:“媽媽,你喜歡某老師嗎?”
我答:“YES!因為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都是老師在照顧你,老師還教你學會了很多東西。假如老師教媽媽學法語時,媽媽也調皮搗亂,你會不會嚴肅批評媽媽?”。
慢慢地,發現她對老師的看法有了變化,放學時會給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比如,我問她喜歡A小朋友嗎?她會説:“不喜歡A小朋友,因為他有時愛打人!”
我繼續追問:“你喜歡和他玩嗎?”
她會説:“雖然他愛打人,但我比較喜歡和A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比較開心”。語言之間的邏輯關係能區分得很清楚。
2、DIY玩具
3歲的孩子已經對周邊事物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多疑惑。
平時和孩子在一起閲讀、出行、遊戲時,我會默默地觀察孩子,發現她的困惑,之後和她一起DIY玩具,模擬一些場景,進行簡單的知識普及,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
坐電梯時有人上下,寶寶就會疑惑剛才那個人還在電梯裏嗎?
我們就一起用盒子、積木等各種玩具做成高樓和電梯,用玩具小人模擬進出電梯上下樓的場景。從此,寶寶對乘坐電梯不再困惑了。
再比如,閲讀小豬佩奇的繪本,她對佩奇一家坐纜車去滑雪比較感興趣,我們就用兩卷膠帶,一根繩子和幾輛玩具小車模擬了纜車的工作情形。她説喜歡纜車,想去體驗一下。
3、無聲地陪伴
孩子越來越大,有時候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不想家長在旁邊嘮叨,這時候你需要給孩子留足隱私空間。
無須你做什麼,只是在孩子回頭時,你能給他所需的鼓勵和支持!
對於孩子來説,不能及時給予回應,沒法參與互動的爸爸媽媽,其實跟立在家裏的兩根柱子沒啥區別。
各位寶媽奶爸,如果你要陪伴孩子,那麼就放下一切,包括家務、工作和手機,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