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希望娃優秀卻一直在犯錯爸媽記牢三個因素,娃主動學習不用愁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健康

關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們最關心的話題。孩子幼兒時期的性格秉性,行為舉止,思維邏輯一直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傾自己所能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有句俗話説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現在來看是有科學依據的。
研究表明,3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4歲前孩子已經獲得了50?智力,其餘的30?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在7~17歲間獲得。
所以説,孩子在步入學校學習之前,父母的教育極其重要,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建設。
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過度依賴學校與老師,把孩子放到幼兒園之後便不聞不問,沒有對孩子幼年時期的教育提起重視。這種父母對自己的做法,不過是一句話:“小孩子能明白什麼,等長大了以後再教給他不就好了。”
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幼教很難準確的鍛鍊到每個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舉止。幼教的存在更多是為了孩子的獨立性,興趣愛好,人際交往關係,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時大多數父母或許會説:“我們也會去管的,孩子在幼兒園裏的情況我們也很重視。”
可以,你們重視的地方對了嗎?
孩子放學後爸媽問得最多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今天學到了什麼?”
如果孩子説清楚所學的你們會很高興,反之如果沒有你們就會不高興,甚至會批評孩子。
然而,作為父母,你可有想過孩子想和你們説的是他今天學的什麼?他想要和你分享的可能是一隻飛過的蝴蝶,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一個很好的朋友,貼心的老師…
相比起這些,大多數爸媽重視的寶貝的學習,讓孩子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剛剛睜開就讓它永遠的合上。
爸媽們要記住,他們是孩子,也正是因為孩子他們才有無限的可能。所以,如何正確的進行家庭幼兒教育,讓孩子的童年擁有無限可能呢?
一、安全穩定的環境和情緒
任何事情安全都是第一位的。這裏的安全就是你對於孩子的一種保護,讓你的身邊形成一定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放心的與你展開關係,能使孩子的潛意識接受到對環境與人物的判斷,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
這樣你會讓獨立思考能力較弱,沒有辨別好壞能力的孩子明白,什麼樣的環境是安全的,什麼樣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穩定,是指情緒穩定。父母先做到情緒穩定,保持樂觀與耐心。孩子一旦哭鬧,請記住不要去選擇什麼“哭聲免疫法”,長時間的哭鬧,情緒不穩定只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傷害。
孩子有選擇發泄自己的情緒的權利,父母更應該正確的引導與安撫,並不是一味的敷衍。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孩子被石頭絆倒了很多父母都會用哄小孩似的話語去説:“這是個壞石頭,打他打他。”以此用懲罰石頭的方式,來安慰孩子。
我只想大喊一句:“石頭做錯了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去對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只會讓孩子從每次摔跟頭,到每次失敗,都去埋怨別人,而不去找自身的原因。
如果孩子摔跤了,大人先安撫情緒,再告訴孩子走路要小心,和孩子一起搬走石頭,放到一個完全不會被絆倒別人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孩子做得好,你還可以對他進行鼓勵。
用一顆糖作為獎勵,往往要比作為補償有用的多。
認真的與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與指導,會使孩子的脾氣秉性,性格塑造更加穩定健全。
二、親密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可以説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正確的培養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也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
沒有必要情況就放下手機。
工作過後回到家有多少父母第一時間是拿起手機,而不是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不要隨便給孩子手機。
有很多父母因為覺得麻煩,想出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給孩子一部手機。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一下自己就會沉迷到手機裏的精彩世界,從達到情緒穩定的狀態。
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最直觀的身體方面會傷害到孩子的眼睛,長時間低頭會影響頸椎發育;智力方面,因為手機裏的東西太多太雜,孩子的大腦一時間難以處理那麼多的信息,從而思維方式會得到改變,過多的思維發散,讓孩子的專注力降低;情緒的波動,把手機給孩子的時候他們很開心,玩手機的時候安靜。一旦不讓孩子玩了,那簡直是“教科書”一般的吵鬧。
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百害而無一利。
要想和孩子建立好關係,最起碼就是陪着孩子。
如果孩子喜歡玩手機,那你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手機。體驗遊戲的快樂,同時矯正孩子的坐姿,保護好孩子眼睛和頸椎。並且規定一個詳細的遊戲時間,比如玩了半個小時,你便與孩子説你累了想過會再玩,讓孩子也跟着一起休息。把自己作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範本,這樣孩子就會隨着你的改變而改變。
逐漸的,孩子可以主動脱離手機的影響。
父母也可以通過各種親子互動加深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比如:做小遊戲,看書,講故事……
讓孩子知道,手機以外的世界也可以很快樂很精彩。
讓孩子從喜歡玩手機到喜歡和你玩。
三、家庭教育的誤區
很多父母總是抱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去培養孩子。
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這些大多都取決於父母的能力。
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往往比只受過高中及以下教育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要優秀的多。
不是説不夠優秀的父母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而是不同背景的家庭給孩子施加的壓力是一樣的,這就很糟糕了。
之前我在輔導班兼職做過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有個學生交美術作業的時候,我説他畫的不行,要再努力一下。
然後那個學生哭了,不是因為我批評他,而是因為他覺得他自己沒畫好,回去爸媽會不高興。
我安慰那個懂事的孩子,然後他接下來的話讓我很難受,他説他的爸媽是為他好,花了很多錢送他來上輔導班的,並且説一節課多少多少錢,一定要好好學不然這個錢就白花了……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居然對金錢如此敏感,可想而知他的父母每天都在給他灌輸怎樣的概念。更讓人悲傷的是,一問整個班裏的孩子,這種情況居然佔到了一半。
任何時候,都不要借金錢的難處,用親情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每天回家都是面對你們的失望,你們的批評,以及你們之間因為金錢的吵鬧。
這件事我去和另一個任課老師説了,她聽後嘆了口氣説:“報美術班的孩子,大多數並不是喜歡畫畫,這麼小的孩子也不懂美術是什麼,都是父母給報名的,小孩子也不會拒絕。大多數父母不會去在意孩子在學校裏學的開不開心,而是重視孩子有沒有拿出一副讓他們滿意的畫作……”
重視外在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內在心理,這可能是大多數父母對於教育的誤區。
當你是個從低門檻踏出的父母,就不要去給孩子設置過高的門檻。這樣不僅是給予孩子壓力,也是在給家庭壓力,得不償失。
要知道培養出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容易,但是培養出一個開朗樂觀的孩子很難。
希望這種幼兒教育的誤區越來越少,讓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值得回味,值得感恩。
對孩子的養育一直是父母的一道難關,希望我的方法能夠幫到父母,讓更多的父母明白給孩子一個美好完整的童年,是最好的禮物,也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