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好母親,是男孩人生的底氣,正確養育男孩,母親需要注意三點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德國著名教育家、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曾經説過:
“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説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這句話深刻指明瞭母親,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
但養育男孩,對於一個母親來説,帶的壓力要更大些。
同樣是養育孩子,女兒和兒子難道不是同樣累人嗎?同樣不容易嗎?為什麼養兒子的媽媽的壓力會更大?這是因為曾經身為女孩的母親,是可以理解女孩的,而男孩與母親天性不同,他的某些行為母親理解不了。
比如:路邊的挖掘機,能讓男孩目不轉睛地站在那兒看幾個小時,媽媽就不理解,一個機器有什麼可看的?
當猜不出“兒子究竟為什麼總是做些沒用的事”,不能理解“兒子做這些事是出於什麼心理”的時候,而兒子的行為又不盡如母親所願,母親就會陷入一種難以控制的內疚、自責、焦慮的情緒中,會經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但是,請記住,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源自媽媽的不足。生而為女孩,長成為母親,第一次面對兒子這種存在,在養育男孩的問題上走些彎路、犯些錯誤,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一個母親,要想養育好一個男孩,要特別注意什麼:
不要總打擊孩子。
在《養育男孩》一書中,告訴我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能幫助兒子建立自尊心,爸爸則能幫助女兒建立自尊心。
生活中,有很多母親“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能容忍孩子犯錯誤,即使孩子表現好,為了促進孩子更加進步,也總是習慣於採取打擊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你看看鄰居家的孩子,學習多好啊,你怎麼就不如他呢?”“你和你爸爸一樣,都是沒出息的東西。”“你真笨,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殊不知,你的這些語言打擊,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會讓孩子陷入自卑中。
就如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一個有自卑感的男孩,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遇到困難容易退縮,總會自暴自棄,這樣的孩子,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不容易獲得成功。
而男孩的自尊心像幼苗,一旦受到傷害,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
教育家斯賓塞指出:
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世界,是要靠自尊來支撐的。尊嚴可以帶給人自信,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擁有自尊和自信的男孩,能夠正視自己的價值,不會妄自菲薄,能更好地戰勝困難和挫折,讓自己的路走得更好、更遠。
所以,母親除了樹立男孩的自尊心外,還應該注意保護男孩的自尊心,平時,要善於發現男孩身上的優點,多鼓勵,少打擊,批評孩子千萬不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特別是那些有辱人格的語言絕不能使用。
千萬不要對孩子“情感勒索”。
作為母親,着實不易,生活壓力,孩子的教育壓力,有時候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孩子卻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樣,這些都可能會讓母親產生負面情緒,有的母親會説出這樣的氣話:
“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就這麼對我嗎?”
“你讓我很傷心。”
“這對我不公平。''
在這些母親看來,自己的説這些話可以讓孩子內疚,從而達到讓孩子反省的作用。殊不知,這些話卻是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
美國家庭治療師朱迪斯·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説:
“情緒勒索,是指以愛為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情侶、職場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
情感勒索會讓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如果你經常這樣,那孩子很可能就已經有了深深的負罪感,也可能對你充滿怨恨。
而且,母親説這些話的同時,也是在強調自己的感受遠比孩子的感受重要。這會讓孩子有樣學樣,以自我為中心、自怨自艾,甚至操縱別人的感受。
在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媽媽認為自己為朱朝陽做出了很多犧牲,比如本來有機會可以跟別人組織家庭,但為了兒子,她放棄自己的幸福。所以,朱朝陽必須要用好成績來報答自己,朱朝陽在母親的這種情感勒索下,成了雖然成績優異,但人格卻有缺陷孩子。
每個母親,都有感覺累了、倦了、壓力巨大的時候,這些都可以理解,但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我們沒有權利朝孩子發泄憤怒、怨氣,給孩子帶來傷害。
其實,當你感覺到累了,可以換一種方式,抽出一天的時間跟孩子互換身份,你可以賴個牀,出去走一走,看看書,讓孩子來做你該做的事。這樣,既可以讓自己放鬆一下,又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讓他更好地心疼你。
好母親會尊重男孩。
在《養育男孩》(母親版)一書中,告訴我們:一個男孩需要母親的尊重。
科學家發現尊重對男性而言極為重要:
如果男人被迫在“孤獨無愛地活在世上”與“卑怯沒有尊嚴”這兩種感覺之間做出選擇的話,74%的男人寧願放棄愛以保持尊嚴,只有26%的男人稱他們願放棄尊嚴以換取被愛。
母親的尊重,會讓男孩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只有那些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與愛的男孩,才會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愛別人。
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母親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説,“別磨蹭”“快去做作業”或者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打着“關心孩子,為了孩子好”的名義,想方設法把孩子雕塑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男孩的身上。
更有甚者,幫助孩子規劃未來,告訴孩子考學去哪裏,工作去哪裏,甚至擇偶都要一手包辦,這些通通要父母來決定。而這樣做,卻讓很多男孩失去自我,不能獨立,按着既定的軌道走出了平淡無奇的一生。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其中“尊重人”所指的正是尊重人的人格。
男孩不論年齡大小,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理應有自己的獨特人生體驗,有自己的路要走。所以,尊重男孩的人格尊嚴,是做母親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尊重男孩的人格,就要與男孩平等相待,做事經常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意願,遇事和孩子商量、溝通,多對孩子説“這件事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 這一類商量的話。受到這樣的“邀請”,孩子會非常開心。他會感受到母親的尊重。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
非常喜歡作家馮塵説過的一句話:
“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會犯很多錯誤,會走彎路,但我們也只是第一次當一個男孩的母親,我們只有不斷調整、不斷學習,放鬆心情,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