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式餵飯”坑了媽害了娃,獨立吃飯的重要性,多數媽媽忽略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健康

中國寶寶的獨立性真的像人們所説的那麼差嗎?

中國寶寶的獨立性真的像人們所説的那麼差嗎?

為什麼説許多人認為中國的孩子獨立性差?單從吃飯這個問題上面就可以看出這句話並不是聳人聽聞。

生活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吃飯,整個餵飯的過程不僅耗費時間還異常艱難,不是追來追去,就是東一口西一口,到最後孩子到是吃好了,可媽媽只能吃些餐桌上的殘羹剩飯。

生活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吃飯,整個餵飯的過程不僅耗費時間還異常艱難,不是追來追去,就是東一口西一口,到最後孩子到是吃好了,可媽媽只能吃些餐桌上的殘羹剩飯。

這其中的心酸全都是因為媽媽“心軟”,想着讓孩子多吃一些,可到最後卻讓孩子喪失了獨立吃飯的能力。

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媽媽每天餵飯?媽媽的心軟是害娃毒藥

鄰居家的小磊今年4歲了,雖然已經上了半年的幼兒園,可是每到午飯時間點就接回家,起初我以為孩子不習慣幼兒園生活,後來才得知小磊每天中午回家是為了吃飯,吃完飯在送回幼兒園。

我很費解,難道孩子媽媽是怕幼兒園裏的食物營養不夠嗎?這上了幼兒園每天孩子接回家吃飯似乎有些不合乎情理。一次正好碰到小磊和媽媽中午回家,就提出來了我的疑問,結果真相令我大吃一驚。

小磊之所以每天回家吃飯,是因為他不會用勺子和筷子。

起初老師還會多加照顧一下喂他吃飯,可有時忙起來就顧不上,結果孩子有段時間就營養不良。

起初老師還會多加照顧一下喂他吃飯,可有時忙起來就顧不上,結果孩子有段時間就營養不良。

沒辦法,小磊媽媽早上送去幼兒園,中午做好飯再去把孩子接回來,吃完再送去。又是忙工作又是照顧孩子,小磊媽媽一整天都沒休息的時間。

聽到這裏,我就勸小磊媽媽讓他培養孩子吃飯,總不能老是喂着吃。父母的心軟不僅大人費心費力,還嚴重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中國式餵飯坑了媽害了娃,究竟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講“中國式餵飯”似乎已經是一種再也正常不過的現象,嬌縱、慣養必定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這其中的危害更不容小視。

●讓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差

餵飯只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面,獨立性沒有得到從小的培養會導致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影響。

餵飯只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面,獨立性沒有得到從小的培養會導致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影響。

比如自己不能獨立的穿衣洗漱,遇到事情不能獨立去解決,上學不能獨立收拾學習用具等等。

餵飯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孩子未來的發展還是能一目瞭然地看出來。

●過多的依賴父母

其實,有些時候孩子們看似不會表達,可內心卻是非常聰明。

當他發現一件事媽媽可以幫他做的時候,他便不會主動去做,從而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以至於以後其它事情都等着父母幫他幹,自己依賴父母坐享其成。

●飲食習慣差吃成胖子或營養不良

因為吃飯依靠父母,孩子無非出現兩種情況:

其一媽媽喂多少吃多少,飲食上毫無節制,結果越吃越胖。另外一種喂一口吃一口,特殊原因吃不上或沒辦法吃,到最後所食不能達到身體所需,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的健康發育,嚴重的情況下更會引發孩子智力發育。

這種餵飯反而會害了孩子的成長。

教你幾個小妙招,讓娃獨立吃飯

●選擇孩子喜歡的餐具

漂亮、形狀各異的餐具會激發孩子使用的興趣,比如汽車造型的餐盤,帶有卡通人物的勺子等等都是不錯選擇。

因為造型別致,孩子們更願意使用他們,從而提高孩子自主吃飯的樂趣。

●造型獨特的食物

小朋友對各種顏色、形狀的食物是毫無抵抗力。

我們可以把米飯做成糰子、壽司,也可以把雞蛋煎成五角星、愛心等形狀,再或者把不同的顏色的食物拼成他們喜歡的小動物。

我們可以把米飯做成糰子、壽司,也可以把雞蛋煎成五角星、愛心等形狀,再或者把不同的顏色的食物拼成他們喜歡的小動物。

把千篇一律的食物做成造型獨特的美食,這樣他們便會主動的去吃媽媽精心準備的食物了。

●適當的年齡讓他們肆意揮霍

一般情況下,寶寶一歲半左右便會出現自主吃飯的各式動作,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吃的哪裏都是髒兮兮的,還有的媽媽覺得孩子這樣浪費是不對了,就剝奪了孩子吃飯的權利。

一般情況下,寶寶一歲半左右便會出現自主吃飯的各式動作,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吃的哪裏都是髒兮兮的,還有的媽媽覺得孩子這樣浪費是不對了,就剝奪了孩子吃飯的權利。

其實在這個時候媽媽千萬不要抑制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給他們帶上圍兜、換上不傷嘴的硅膠小勺子,讓他們進行的揮霍,體會吃飯的樂趣。

●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對於多數的父母來講,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這其實就是間接的否決孩子。

對於多數的父母來講,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這其實就是間接的否決孩子。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如果害怕面對困難那勢必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所以在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不妨放手,相信孩子們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