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疾病、缺營養?為啥寶寶頭髮稀少發黃?這篇解釋很全
頭髮對一個人的形象有多重要,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換了個髮型,整個人的氣質和感覺都會發生很大改變。
最近聽到身邊的寶媽説:“ 我家閨女10個月了,從出生到現在頭髮一直都是細茸毛。而且自從剃過頭後,兩邊和後腦勺的頭髮乾脆不長了,這是不是不正常啊?”
確實,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家寶寶有一頭又黑又濃又密的頭髮。可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大多數寶寶出生後,頭髮都是又黃又稀又少。
那麼,寶寶頭髮稀少是不是正常的?有哪些原因?家長如何應對?
寶寶頭髮稀少是不正常嗎?
別想太多!
小寶寶頭髮黃、少、細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一般來説,3歲以內的寶寶頭髮少而黃,大多是生理性現象,無需過多處理。
寶寶頭髮的生長和身體長高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大部分孩子頭髮隨着身體發育,會漸漸由稀到密。
但當寶寶3歲以後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或者頭髮乾枯沒有光澤,家長就要多加警惕,帶娃去醫院看看是不是營養不均衡、缺乏酪氨酸或微量元素、疾病等原因導致的,早診斷早治療。
寶寶頭髮稀疏的原因?
人類的毛髮生長、替換並非連續不斷的,會呈週期性的進行,而毛囊週期又被分為生長期、退行期、靜止期3個階段。各毛囊又會進行獨立的週期性變化,即使臨近的毛囊也不會處於同一個生長週期,但寶寶的頭髮稀少又與以下4個因素有關。
1. 孕期營養攝入不足
媽媽在孕期時攝入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不充足,對於寶寶的毛髮健康就會有一定的影響。
2. 可受疾病影響
身體康健的寶寶,其毛髮多數也會烏黑有光澤,頭髮稀少、乾枯、無光的寶寶則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的原因導致,例如營養素缺乏或過剩、遺傳性疾病等。
3. 不可抗生理原因
嬰兒時期的孩子毛囊尚處於發育時期,隨着毛囊發育成熟,孩子的毛髮會逐漸由稀變密,由黃變黑,有些頭髮稀疏的寶寶也會在2~3歲時毛髮量與其他寶寶無明顯差異。
4. 遺傳的強大作用
一般孩子身體的各部位都會遺傳自父母,頭髮也不例外,若父母的髮質都比較稀疏或細軟,那麼孩子的髮質也會由於遺傳的強大作用而在寶寶身上突顯。
胎髮到底要不要剃呢?
其實,民間流傳的剃胎髮能讓頭髮長得更好的説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頭髮的生長情況,與人體內的激素、營養情況有關,與胎髮剃不剃根本沒有關係。相反,寶寶頭皮很嫩,出生後立刻將胎髮剃掉,會將寶寶頭皮表面的保護層除去,削弱了寶寶的保護機制。其次,剃刀的衞生狀況也是一大隱患,如果消毒不徹底的話,在幫寶寶剃頭時還會引起細菌感染,得不償失。
寶寶頭髮如何變濃密?
1、保證營養均衡
給寶寶的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蛋奶魚肉、蔬菜、水果、粗糧,缺一不可。媽媽在給寶寶輔食的時候,不要養成寶寶挑食的習慣,以便寶寶接觸到各種不同的營養元素。
2、 勤洗頭
保證頭皮清潔很重要。六個月前的寶寶最好每天都要洗一次,因為此時新陳代謝旺盛,天氣熱的話可以酌情增加次數。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相對減少一些,兩三天洗一次也可以。洗頭的時候注意手法,不要太重揉搓,損傷頭皮。
3、勤梳頭
梳頭可以起到按摩頭皮的作用,有助於生髮,梳子可以選擇寶寶專用的,比較柔軟。梳頭時,要注意動作輕柔,順着頭髮生長的方向梳,不要逆着。
4、保證睡眠充足
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寶寶身體的發育,如果睡眠時間過少或者睡眠質量不佳,會導致寶寶身體功能紊亂,從而影響頭髮的生長。
5、曬太陽
多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但是要避開夏季高温時刻,要在適宜的陽光下照射,能起到殺菌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不要隔着玻璃曬太陽,因為紫外線無法穿過玻璃。